-
大专学历可入户,广州取消积分制入户年度名额限制
-
江西万安拟任命三名“在职大专”干部:公职人员需要什么样的资质?丨快评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没有在民营企业与竞争性行业中从事过“生产性努力”,而是一开始就进入财政供养单位从事衣食无忧的“分配性努力”,不知稼穑之艰难,不识民生之疾苦,恐怕是很难理解社会运行方式、了解社会大众对公共服务的期待的。 公职就是管理众人之事,做好社会管理工作需要的是真切实在的社会经验,这才是“定向生政策”聚焦于艰苦行业与边远地区的本意,而不是“从学校到坐办公室”的培养与选拔路径。从这个角度而言,将三名“97后”提拔为乡镇副职,也是不尽合理的。 -
全国首个殡葬本科专业设立:关于职业选择与前景的经济学解释丨快评
2023年,一位560分的河北省考生(物理类)选择了上述学院(当时为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殡仪系)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为该省专科物理类投档线最高分,引起社会热议。这一年河南的理科本一线为514分,该生远远高于本一线的分数上大专,选学校与专业纯以就业为导向与目标,学殡葬,可谓“不要面子要里子”。 -
国考连续6年“扩招”,大专生可报考岗位减少106个丨时政周报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2023年11月25日-12月1日) 唐方裕不再担任重庆市政协主席。 2022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黑客类犯罪案件2430起。 云南要求从源头减少会议经费开支,压减会议会期与参会人数。 福建宣布65周岁及以上台胞可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 -
科技部迎来重组后首位新任党组书记:直面基础研究和“卡脖子”问题两大挑战
在一位长期关注科技政策的学者看来,科技部被调整的这部分职能具有两个典型特点:“一是这些问题基本能依赖市场机制解决问题,或者说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更有效率;二是这些问题影响的不是战略性问题。” “‘卡脖子’问题包含重大专项,这部分工作是科技部改革之后依然留在手里的,而且升格为由中央来抓。” -
“鸡娃不如鸡自己”:人到中年,她们为何赴港读硕
刘雅茜表示,自己是211本科,丈夫是985硕士,“第一学历像一个人的基因一样,是没法改变的。我们没法接受孩子未来去上大专或者三本”。 “河南考生太多,我们确实卷不动。即便他最后考到六百多分,也只能上个非常普通的211,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这种增长与香港的人才引进政策密切相关。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区政府在招揽人才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将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逗留期限由一年延至两年,为期两年。 -
三十年从大热到遇冷,建筑设计业入冬?
55岁的翟磊在2022年发现,他的薪水跌回了2012年时的水平。这位入行33年的建筑设计师感慨,如今“不去参与卷,最终就会被卷死”。 黄金时期时,邓宗周记得,他基本不参加投标,觉得“浪费时间”,只做敲定意向的项目。公司还招聘过“随便学什么专业”的大专毕业生任绘图员,简单培训后就匆匆上岗。 翟磊则亲眼见证2015年后,一批曾被单位淘汰的设计师,扭头去了地产公司,当了甲方。过去一年连院长都见不上几次的员工,如今一到设计院,院长都得亲自接待。 -
网红举报新东方补课:“我会火力全开,我会出钱让更多人去干”
我会火力全开,我也会自己出钱,让更多跟我有一样志向的人去干。 我还没有结婚,也没有小孩,但将来我小孩要是敢补课,我要打断他的腿。 举报新东方还掉粉,刚刚拍的时候涨了170个粉,然后掉了一千多粉。但我无所谓,随便你们喷,我的内心足够强大,我始终认为我做的事情是对的。 如果补课的话,我现在可能是一位人民警察。因为我差了二十多分没有考上在杭州的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我后来上了一所大专,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韩语。 -
我也曾是被家长劝说去上中职的孩子丨记者手记
小红书上,每十个选择中本贯通或者“3+4”的家庭中,差不多有9个半都在上海,他们大多拥有不错的家庭条件,能享受到的社会资本或是教育资源也算上乘。 时间倒回三四十年,去读中职、大专,学门技术再去工厂可能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但现在,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从而获得进入就业市场继续内卷的敲门砖才是既定目标。 -
一位大专生的13年职业路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