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倬云:东林传统与无锡士绅家族丨倬彼云汉
无锡士大夫家庭中如此特殊的风气,和苏州的富商大贾、庭园诗酒不同;和常州的状元宰相之家,收集文物、书籍的风气,也颇为不同。晚清到民国,如此文化区,恐怕只有江苏的太湖周边、湖南的长沙周边以及福州周边这几处,出现大量读书人家,延续家风,投身地方公益事务。 -
晚清社会的绅商
绅商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晚清的历史舞台登场,意味着接受了士绅理想的商人群体,并不限于“孳孳求利”,而自觉参与了社会新秩序的孕育。晚清绅商将社会的自治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辛亥年,革命只局限于政权更迭,社会还保持大体的平稳。 -
重估宗族组织
将传统宗族组织与宗法秩序视为个人自由之牢笼、皇权专制之根源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潮流,最终成功地将这个“私民社会”打得粉碎——就如小说《白鹿原》下半部所展现的那样,宗族组织、士绅群体、礼俗秩序都瓦解了。然而,陈独秀理想中的“个人自由”并没有随之而来。 -
传统士绅“赞社会之化育”
电影《白鹿原》的上映,让观众对这部作品的故事背景——传统“士绅-宗族社会”的治理形态有了直观地了解的机会。《白鹿原》展现了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士绅群体形象与宗族治理秩序,原著中的朱先生就是一位寄托着作者对士绅美好人格之想象的灵魂人物,他主持白鹿书院、体恤灾民、订立乡约、 以礼化俗。 -
谁愿意重回乡村
每次看到那些光腚游戏的孩子,那些弯腰驼背的白发老人,心中就会有隐痛。谁来教育这些孩子?谁来传承乡村文明? -
【1983】吴仁宝:江南士绅再出发
1983年,吴仁宝领导的华西大队更名华西村,从发轫于斗争哲学的“大队”进化为起源于建设哲学的“村”,不仅标志着中国乡村治理方式的变迁,还标志着吴仁宝个人历史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