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人“高考放榜”,项目中标率迎新低
此前,基金委规定面上项目实行“申二停一”,也就是说,如果连续两年申请项目未中,需停一年才能继续申请。但这一规定在2024年取消。这一变化,直接带来了项目申请量的大幅增长。 没有人真正有时间去仔细阅读申请书,“由读整本申请书变成只读摘要”。 -
女博导薛鹏声称被剥夺招生资格:是单位迫害“杰青”,还是另有内情? | 快评
薛鹏想在杰青项目未结题时另谋高就,只有两个选项:一是基于“不再是依托单位科学技术人员”,依托单位提出终止项目实施的申请报批,这一程序与薛鹏所说单位“离职之前需要我自己去基金委终止杰青项目,放弃杰青称号”是不一样的,提出的主体是依托单位而不是项目负责人;二是薛鹏的新东家成为新的依托单位,只是需要新东家与现东家协商达成一致,并且由现东家提出更换依托单位的申请报批。 显然,薛鹏的现东家并不愿意高姿态地放人又放手杰青项目,主动走更换依托单位的申请报批的程序,为薛鹏与新东家做嫁衣。这也可以理解,薛鹏依托现东家的地位与资源申请得到的杰青项目,现东家不可能白白拱手让予他人,除非薛鹏本人或其新东家给足补偿。薛鹏从提出离职到现在已经超过半年,在此期间,薛鹏或其新东家与现东家可能就这一问题有过沟通与协商,但没有达成一致。 -
饶毅“举报信”背后:学术科研造假的冰山一角
饶毅如往常一样分享着学术文章,他的社交平台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而外界正因他的一封草稿信而沸腾。 2019年11月29日,一封饶毅写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的信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质疑三位科研工作者涉嫌学术造假,迅速发酵为“饶毅打假事件”。信的落款时间为11月28日。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饶毅称该信“没有发出,有过草稿”。至于它如何传播出去成了谜。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这封草稿信最初出现在四百多人的微信群里。南方周末记者多次联系饶毅,试图了解事件经过,但未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