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规划秘诀,“大国也可借鉴自然城市理念”
新加坡制定城市规划时,往往着眼于未来30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势,预见30年后技术、工业、经济等发展变化,从而明确新加坡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通过这些限制措施,新加坡政府能够有效管理公共住房资源,确保组屋能够真正服务于有需要的家庭,避免资源被不必要占用。 现在新加坡提出从人造的“花园城市”变为“森林或自然中的城市”,走向更人性化的设计。横看成岭侧成峰:东京变形记
今日的东京既有江户时期阶层分区而居的基底,有山手线这样由政府主导的城市基建,但最终依靠民营公司的市场竞争,做出了符合日本国情的城市规划最优解——TOD。 麻布台之丘、虎之门之丘、六本木新城,都是对TOD模式的升级和更新。最新落成的麻布台之丘前后用时35年,其中用于多方协商取得利益平衡的时间30年。 这是日本给出的现代城市方案。成都的全民运动图景:探索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两翼齐飞”
这让谢雪更深刻地认识到成都是一座适合运动的城市,“集多种地形为一体,城市规划为运动爱好者留足了空间,大家的运动热情很高”。 天府绿道集团工作人员观察到,环城生态区的骑行爱好者在一年内增长了一倍。据统计,2022年成都市骑行人数达1304万人次,骑行总里程近6522万公里,减少碳排放量3200余吨。 (本文首发于2023年8月3日《南方周末》)- 01:59
十年来,那些从高薪榜单消失的专业
通过整理麦可思2013年至2022年这十年发布的《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发现,应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前十的榜单中,软件工程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年年在榜。紧随其后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和信息工程这三个专业,均上榜9次。 建筑学或许是跌落“神坛”最快的专业,2013年曾高居榜首,次年跌落到第五名,此后就再也没上榜过。审计、经济、金融、城市规划和电子商务是落榜最快的专业,它们仅在2013年上榜一次。法语专业是榜单中唯一一个小语种专业,共计上榜5次,不过在近三年也跌出了前十。 这些数据毕竟是总体性的,从个人角度,还需考虑得更仔细全面。一般而言,各行各业中都是资格越老,薪酬越高。比如,年轻医生最初毕业几年工资都不高,年轻律师更是如此,但随着工龄积累,其收入上升得非常快。而计算机、程序员等引领性行业起薪很高,但薪酬在时间上的分布也相对平缓。 其次,是各行业在薪酬结构上的不同。比如制造业,从底层到高层,其工资差异相对平缓。但在金融行业,薪酬结构则非常陡峭,管理层与新员工之间的薪资差别非常大。 纵览十年高薪专业榜会发现,所谓的冷门与热门从来都是相对的,起薪的高低也不是永远一成不变。你认为,未来哪些专业会成为热门专业呢?来说说吧。 从三赴雄安,读懂总书记倡导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的花园城市,非一日建成
拆除还是保留,对于城市更新来说永远是两难问题。新加坡为什么能游刃有余,这趟疫情之后第一次出国行就来寻找下历史根源。 整个新加坡就像若干组屋片区的集合,每个组屋片区又是新加坡的迷你版。公共住房成为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压舱石,商品化的公寓即使被炒至高价,大部分新加坡人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新晋建筑界“诺奖”得主,中国多个地标出自他手
维拉德森:见证中国人性化城市的建设
多年来,丹麦人维拉德森和他所在的盖尔事务所持续参与着中国城市的改造。在维拉德森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化城市”的理念如何切实改变人的生活,看到中国52城共同发布《“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上海倡议》与国际前沿城市规划理念的深远渊源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最热之夏,建筑如何给城市降温
全球变暖正在摧毁人们赖以适应气候的两大关键——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气温波动剧烈,高温热浪将越来越频繁,气象专家称“气温大起大落将成为气候常态”。 我们的城市该怎么办?如何增加气候适应性和城市韧性,在城市规划和治理中更智慧、更有温度。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城市貉威胁日益严重, 不能以田园式浪漫主义美化之
一些国外的视频,鹿在马路上行走、浣熊在后院偷吃,看起来是一幅人人与自然和谐相互的诗情画意。其实,对当地居民来说,浣熊入侵房屋、攻击人类,也令当地居民头痛。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城市不是国外的低容积率的郊外独栋别墅。中国城市规划决定了,难以去学这些诗情画意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15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