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地方政府拖欠账款,让企业“轻装上阵”|报告解读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化债行动无疑是一场及时雨,能缓解地方的燃眉之急。他希望赶快处理,让受地方隐形债务拖累的企业得到纾困的实惠。专项债新规:11地审批权下放,设立偿债“蓄水池”
2023年GDP前十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里,仅有河南与湖北未入围审批权下放的试点名单。 每个地区的专项债项目将形成一个整体,由省级政府统一调配,并最终承担兜底责任。审计整改报告:2028年前“清零”隐性债务,下放专项债审批权
审计整改报告中总结:地方违规举债尚未全面停止,拖欠账款有所新增。 “确保实现2028年底前隐性债务‘清零’目标。” 部分地区研究开展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也就是说,专项债审批权将要下放。2万亿元化债地图:江苏占12.6%,广东上海未发
一地再融资专项债的额度,与其隐性债务规模有关。目前江苏占了全国的12.6%。31个省级行政区中,仅有广东、上海未发行,因为已无隐债。 北方一位城投公司高管透露,他所在的区县获得了1.5亿元左右的再融资专项债,债券资金已经到了市里,暂未下发至城投平台。 受访者近期调研发现,有城投公司未计划提前偿还隐性债务。那么,当地已发行的再融资专项债和隐性债务,财政需同时付息。如何理解“提高财政赤字率”?
提高狭义赤字率,意味着将提高国债以及地方政府一般债规模。 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支出,拉动经济增长。28万亿元,财政“当红工具”专项债的成长与烦恼
过去十年,专项债从1000亿元攀升到了28万亿元。此次“10万亿”化债方案也均为专项债。 专项债有三大优势:不计入财政赤字;发行时间长、利率低;能带动社会资本。 如果没有好的项目,专项债资金便难以落地。于是“包装”、挪用、闲置成为常见问题。 “10万亿”是用“看得清”的债替换“看不清”的债,并非直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5名中纪委委员挂帅,进驻34家单位巡视丨时政周报
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陆克华任上被查,今年已有51名中管干部落马。 财政部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学前教育法明年“六一”起施行,明确严惩性侵体罚儿童等行为。 国家助学贷款提额度、降利率。“10万亿”出台:债务置换已有四轮,此次有何不同?
10万亿元中,6万亿元是新增的债务限额,其余4万亿元是在原有的债务限额内安排。 半个多月来,多地政府及城投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希望能抓住这一轮政策机遇。 蓝佛安介绍,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我们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直接安排10万亿元!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将大大减轻
“中央财政还有较大举债空间”,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有何信号?
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这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比如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