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耿市长的大同
大同市委书记落马,引发了市民上街请求“耿彦波回来”。其背后是这位明星市长离任一年零九个月之后,大同名城复兴计划始终未能进入良性接续,多处工程可能濒临烂尾。从私有化到保有公共土地
说到底,没有产权的清晰界定,必然出现“租值消散”,即社会财富的白白浪费。所以美国是自由市场的典范,可不意味着美国联邦政府也是自由市场的典范。打的还是土地算盘 湘江治污:借债上马
重金属污染治理完工后,腾出的土地预期会升值,土地出让金将是债券返本付息的主要资金来源。不过在一些四线城市,修复后的回报并不一定能收回修复成本。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回购意愿、宏观土地政策等成为潜在的风险因子。国土部:“500万以上特大城市不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属误读
针对近日媒体风传“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不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的说法,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出面澄清指出,该说法属媒体误读。国土资源部澄清,“盘活土地存量为主”、“今后将”等限定字眼都表明了,今后对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的供地政策,不是从现在就“一刀切”。中国式复垦隐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遗留了沉重的生态包袱——废弃矿山。几乎一夕之间,废弃工矿地变成各地争相复垦的“香饽饽”。剧变,由中国式的土地财政催生,而以追逐建设用地为目的的复垦模式,开始剑走偏锋。正本清源说征收补偿
由于征收是强制交易,往往就只能通过模拟交易而得出被征收财产的客观市场价值,而不是基于土地所有权人自愿交易得出的价格。而公平市价补偿,仍只是征收补偿的底线。在日本,除市价补偿外,还必须补偿误耕费、搬迁费、调查费、营业损失等。这被称为通常损失补偿。抢地潮虚火
2012年6月,土地市场风头强劲,地产商对土地重新燃起热情,地王再度频频现身,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修改土地政策、推出优质低价土地的助力。而在现行调控政策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形下,土地市场的全面回暖仍遥不可期。争议香港楼市新政
香港目前最大的成就是用公共房屋稳住了一部分人,不过,进一步的努力还需要从改变土地政策入手。否则任何房市重拳可能还像以前一样,打得招式漂亮,失败得却很惨。【观察】中国的楼价和土地政策 (从35054复制)
最头痛是央行拜美国的联储局为师,利率应该由市场决定,央行或政府不要管中国的楼价和土地政策
楼价上升主要因为地价上升。人口密度、经济情况、土地供应等因素皆老生常谈,而远为复杂的是政府的土地政策会有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