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非人C罗会梦见马德拉岛的大西洋吗?丨天方足谈Ⅺ
本届世界杯八强,除了克罗地亚,均来自大西洋两岸。这7支球队复杂的球员出身和多元的种族构成,说明国家队并非本质化的民族主义的载体,而是流动的移民史和文化认同的棱镜。 -
斋月、逾越节、复活节:巴以冲突在节日中蔓延
今年4月,伊斯兰教的斋月、犹太教的逾越节(4月中下旬)以及基督教的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4月15日)、复活节(Easter Sunday,4月17日),罕见地遇到一起,以色列的安全风险,正进一步加剧。 “在节日氛围中,以色列犹太人的宗教热情与民族主义情绪,也将到达高潮。” “基于血缘地缘和历史的民族认同,以籍阿拉伯人从情感上或者同情巴勒斯坦,但是在法律上属于以色列公民,认同以色列国家和政府的一切。”这种跨文化、跨国界的身份认同,一直困扰以籍阿拉伯人。 (本文首发于2022年4月14日《南方周末》) -
时间河流里,被围困的基辅
据说“乌克兰”是“边疆”的意思,这很有趣。在西方(原奥匈帝国)眼里乌克兰是东部边疆,在东方 (原沙俄帝国) 眼里乌克兰是西部边疆。这种中间状态、边缘地位使得国家和民族认同不易形成,乌克兰和基辅的动荡历史也说明了这一点。 建城1500多年来,基辅承受了不下17次围攻、沦陷和屠城之灾。它目前面临的危机,可能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防空警报、眼睛红肿的女孩和枪丨乌克兰日记
南方人物周刊联系了三位在乌克兰的华人留学生,他们讲述了自己这几天的亲身经历,也谈到了当地萎靡不振的经济、出走的年轻人、分裂的文化认同。当我们触摸流过这些叙述的时间之河,或许可以窥见它在这个国家的炮火声响起前的暗涌。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升起红色蘑菇云的黎巴嫩,堕入中东诅咒的悲剧之国
黎巴嫩的命运是“中东诅咒”的集中体现,教派忠诚高于国家认同,宗教狂热超越了现实感与人性,摧毁了一个前途光明的国家,留下一堆残破不堪、阴火遍地的废墟。 -
印巴“克什米尔战火”升级? 印度废除“一国两制”
(本文首发于2020年4月30日《南方周末》) 克什米尔问题直接涉及800万人的生活稳定,并影响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克什米尔是火药桶,任何一丁点儿火星,都会让局势急转直下。” “印巴两国克什米尔地区实控线两侧的越境交火,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已经形成了一套潜规则和游戏法则。两国在克什米尔的争夺,一为宗教,二为国家认同,三是为了水源。” -
【中国稳健前行】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治优势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不是体现在政府形式上,而是体现在治理能力上。而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是制度整合力,因此治理能力又与政治制度密不可分。民主集中制是理解中国政治的总钥匙,也是理解“中国奇迹”的政治逻辑。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则保证了中国的制度整合力,这与代议制民主所强化的认同政治以及所造成的政治裂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秩序下,中国政治制度中出色的制度整合力和国家治理中优秀的政策执行力,相比较于国际上有些国家的代议制民主和低效治理,其优势已经得到充分证明。 -
特朗普向墨挥舞关税大棒,能解决非法移民问题吗
历史上看美国南部部分州原先就是墨西哥领土,这些庞大的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就如同在墨西哥的另外城市生活,由于地理位置和日益庞大的族群,他们不需要刻意融入美国社会,对美国的国家认同感并不强。因此他们大多将在美国的收入大笔的汇回墨西哥,据2007年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统计,每年移民汇款达到240亿美金,是墨西哥的第二大外汇来源。 -
马其顿和希腊矛盾背后的各方博弈
在此前的更改国名公投中,每个投下选票的马其顿选民,都面临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通过接受马其顿与希腊之间的协议,使这个国家获得欧盟和北约成员的资格?” “实际上,这涉及马其顿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与现实利益之间的抉择。”马其顿反对党和民族主义者则坚称,改变国家名称和国家象征来谋求加入北约,代价太高。 -
汉武帝时代对后世中国的意义
汉武帝的朝廷始终保持着巨大的开放性,不断的察举、征辟,把全国各地的人才吸纳进来。无形之中,社会上不安分的优秀领军人物,也就少了很多。同时,一些长期有效的经验在折腾中被摸索出来。几十年大范围的人口流动,留下来的印迹,是空前庞大的疆域和空前强烈的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