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预付式消费,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 | “3·15”滚动
“父母抢孩子应入刑”:一份反家暴报告的呼吁
物化子女的思维诱发抢夺、藏匿子女的行为。很多人认为,孩子要自己抚养才是自己的,或者将孩子当作报复工具、谈判筹码。 2025年2月1日生效的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一方抢夺隐匿孩子,另一方就可以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和人格权侵害禁令。 即使事后采取措施追究责任,但是对孩子的伤害、对另一方监护权的侵害已经造成。如果这个行为能够入刑,大家知道不能够随便抢孩子,那就会大大减少它的发生。网上卖块表成了涉诈犯罪嫌疑人,反诈不应误伤无辜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司法解释规定,“他人善意取得诈骗财物的,不予追缴”。拐卖儿童案怎么追偿?高空抛物如何定责?民法典司法解释来了
查处加油机作弊案1200多件,刑事立案仅84起,追究刑责的法条不应沉睡 | 快评
根据最高法相关司法解释,诈骗所得3000元到10000元以上(由各省级高院具体确定金额)的,即可构成诈骗罪。而这些加油机作弊的案例,非法销售额动辄几百万元,诈骗消费者的所得远远超过1万元,超过诈骗罪的门槛,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婚姻家庭编解释(二)征求意见:当以激励家庭责任感与忠诚为着眼点 | 快评
目前,婚姻家庭编解释(二)尚在征求意见阶段。结合网友表达的各种意见,或可更进一步考虑,对婚姻或同居双方,不应该以经济强势弱势为考虑点,应该以有过错无过错为考虑点,以激励家庭责任感与忠诚,这才是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的正手。最高法发布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
“小备案审查法”出台,缓解“燃眉之急”
在此之前,关于备案审查的规定散见于宪法和立法法、监督法等法律,以及内部工作办法中。而备案审查决定将这些条款集中了起来,且首次具有了法律位阶的效力。 目前,备案审查工作仅针对法规和司法解释,对法律的合宪性审查仅出现在立法过程中。而法律出台后的合宪性审查,在中国尚未建立具体机制。返还彩礼,平衡有道
新规以反向排除的方式明确了3类不属于彩礼的财物:一方在节日或生日等有特殊纪念意义时给付的价值不大的礼物、礼金;一方为表达或者增进感情的日常消费性支出;其他价值不大的财物。 婚约财产返还纠纷的案件量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彩礼返还纠纷中,彩礼价值通常是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的3—10倍以上。新司法解释确立两条彩礼返还规则,“共同生活”或实质恢复事实婚姻 ?丨快评
最高法负责人对此的解释是:共同生活的事实一方面承载着给付彩礼一方的重要目的,另一方面会对女性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曾经有过妊娠经历或生育子女等情况。总之,两条彩礼返还规则或彩礼保留规则,具体怎么影响男女婚育意愿,需要长期观察与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