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蜀身毒道到史迪威公路,浅行高黎贡山
1942年5月,第一次远征作战失败,腾冲被日军占领后,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的两个工兵营,就是从康腾营地这儿翻山,溃退回怒江东岸的。 当然,军民肩膀上扛出来的史迪威公路,跟崇山峻岭间马蹄下踏出来的茶马古道,两者之间的之路径走向,还是很不一样的。史迪威:“这些王八蛋难堪至极”
“道格回来了,9点钟他发表演讲,他的手、脚都剧烈地颤抖。看着有点儿可怕。他的声音很坚定。”——史迪威日记其实我和特务半点关系都没有……
“谍报队这三个字可把我害苦了,其实我们和特务半点关系都没有……现在好了,都熬过来了。”史迪威公路上的战争与和平
出于鼓舞士气的需要,当时宣传滇缅公路的基调大多是“慷慨悲歌”。至今,这背后残酷、真实的社会动员依旧被忽略。“二战”是罗斯福发明的,中国人叫“抗战”
荷兰人方德万不太认同西方学界主流的“史迪威悲情”,他认为史迪威视角之外还有其他的视角:美国从没被占领,美国叙事能否涵盖被占领国的经验?谁在日本投降书上签了字?
签字仪式在密苏里战列舰前甲板2号主炮塔右侧举行。日本投降使者衣冠整齐但表情复杂,在场的美军第10集团军司令史迪威在回忆录称“当我们凝视他们时,他们忍辱受屈的脸上表现出凶残仇恨的神情”。编剧兰晓龙谈《团长》:我欠那些活人的
史迪威练出来的这批军队,行走在中原大地上,在五分钟内全军崩溃,被俘虏,在一秒钟之内成为了一个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再去俘虏自己整营的人,然后在那里号啕大哭【阅读】史迪威问题与中国现代史的修正
史迪威问题与中国现代史的修正
“以费正清为标志的中国现代史编纂体系,虽已悄然转向了对立的右翼立场,但他们依然占据着学术界的主导地位,而更为‘正确’的右派们却早就湮没无闻了”历史解密:史迪威“傲慢”蒋介石“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