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弈四年,中印边境“融冰”
排灯节是印度教的重要节日。这一天,家人和朋友之间互赠糖果是一种传统。印度陆军一名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这一象征友好的小仪式当日在中印“五个边境检查点”进行。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一个和平、安宁的中印边界都是必要的。中印两国共同利益很多,可以相互成就,而非相互消耗。” “中印边境问题上最困难、最尖锐的阶段已经过去。中印双边的人文、经贸交流可能在2025年会有明显改善。” -
莫迪在牛背上摇晃
印度总理莫迪开启了历史性的第三个任期,而他领衔的印度人民党则获得了一次尴尬的胜利。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旗帜与话语或许一度非常好用,但2024年印度大选表现出的政治形势变化也在发出警示信号:经济不行,口号再好听也没用。 -
从奥本海默到“核武之王”,这70年经历了什么?丨智库视点
奥本海默曾引用印度教经文《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话:现在我变成了死亡,世界的毁灭者。随着70年的发展,导弹技术的进步将倒逼反导技术进一步提升。 -
从高种姓向贱民撒尿到部长为贱民洗脚:种姓又一次搅动印度
种姓制度起源于三千多年前,雅利安族群从开伯尔山口南下、征服次大陆后,形成了印度教,在吠陀时代后期形成种姓制度。其本意是为巩固自己的军事征服成果,建立种族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统治秩序。 -
从茂物到巴厘:横贯爪哇之旅
根据地球热点假说,曾经在印度教—佛教文明浸润下展现璀璨光华的爪哇岛,数百年来的沉寂何尝不像火山的休眠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片物产丰饶的热带岛屿就会遇到另一个热点,还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亦未可知。 -
“卡利斯坦”运动,印度政府心中的“刺”
“在少数族群、宗教、人权等问题上,印度常常受到西方媒体乃至政客的抨击,这给了卡里斯坦运动组织者活动空间。而在印度与美西方国家密切联系之际,这些组织趁机闹事,更能制造国际声势。” “印度政府希望把印度教作为国家统一的文化符号,这让作为少数族裔的锡克教众担心自身空间受挤压。相较于经济损失,这种身份和文化焦虑可能是锡克教群体更担心的。” -
莫迪政府寻找“公约数”,印度教民族主义泛起?
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其核心诉求是建立“印度教统治的国家”,它与世俗主义并列为印度两大社会政治思潮。 今天,印度政治的主要矛盾依旧是甘地-尼赫鲁与莫迪路线之争,前者代表着世俗、多元和民主价值,后者则被认为是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代表,承载着“旧邦新造”的印度梦。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17日《南方周末》) -
印度加速改变克什米尔人口结构:修宪改法、难民回流、移民实边
通过移民等手段改变一些周边地区的人口结构,进而通过所谓“公投”将其纳入自身版图,是印度历届政府轻车熟路的侵吞策略。 克什米尔地区的人口结构,正朝着有利于印度的方向逆转。1947年印巴分治后,从巴基斯坦逃到克什米尔的印度教“难民”已繁衍到30万人左右,大约70万印度劳工还受征调或自发来到克什米尔,印度人民党还计划帮助大约20万至30万名印度教徒“重返家园”,后者在1989年的骚乱中逃离克什米尔。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16日《南方周末》) -
非典型印度:当葡萄牙遇上南亚次大陆
一般人印象中的印度,总有这么几个关键词:色彩绚烂、建筑华美、咖喱、脏乱、火车顶都是人……身临其境才发现,印度文化其实很多元,穆斯林、印度教、佛教、锡克教,英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蒙古人、阿拉伯人,诸多元素交融,形成纷杂多彩的印度。但无论如何,在印度旅行,眼睛是惊艳的,味蕾是刺激的,身体是辛苦的,脑筋是紧绷的,时刻要与小贩、三轮车夫、讨小费的闲人斗智斗勇,没有一刻能轻松清静。 -
“瑜伽”的本义,与性无关,与马有关
不久前,一篇自媒体文章《无数中国女人,正被瑜伽毁掉身体》(以下简称“毁文”)火了,大概是说瑜伽的起源很色情,印度教、印度文化中的神祇都是为两性交合而产生…… 有瑜伽教练反对说:即使瑜伽的起源与性有关,又如何?如果瑜伽能使我们获得健康美好的身体,现代人就可以练习它。 这种反驳并不能消除不明真相的围观者的困惑。作为瑜伽哲学研究者与瑜伽习练者,有必要严肃地正本清源:瑜伽的起源与性无关;如果非要问一个“它与什么有关”,姑且可以回答:与马有关。 这里我们从词源与语义变迁的角度,考察一下“瑜伽”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