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9
亲历者揭秘“两江医改”
27年前,国务院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率先启动医改试点,推行以“医保统筹基金+个人账户”为基本模式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由企业、财政负担全体干部职工及家属的医疗费,转向个人与单位共同缴纳医疗保险,社会统筹支付。这项史无前例的,对医药卫生体系支付方进行的改革,奠定了我国社会化医疗卫生模式的基础,推动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史称“两江医改”。 医患矛盾源头之一: 医院很多规章与流程给人添堵
患者和家属的很多不满,是因医疗体制与医院的许多规定、流程等设置,过于前工业化、临时化、无厘头,缺乏人性化考虑所致 (本文首发于2021年4月8日《南方周末》)集体罢诊、行业保护、财阀操控——第三波抗议浪潮冲击“医疗天堂”韩国
文在寅政府推出“医学院增员”计划,原本是做大“医疗蛋糕”的福利之举,不料却动了医生群体的奶酪。 多年来,资本主导型的韩国医疗体制一直备受诟病,它以大财阀操控的医院为顶端,并延伸至最底层的个体诊所,而追逐利润几乎是这套医疗体系唯一的动力。 (本文首发于2020年9月3日《南方周末》)《纽约时报》前记者大胆的纪实之作,直击美国医疗体制弊端
为何美国一家顶尖教学医院收费1000美元的检查,在新泽西州的一些小型社区医院要花费7000美元,而在德国和日本,却只需要100美元?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医疗改革呼声再起——美国医疗体系的“红与黑”
一种纯粹市场导向的医疗采购体制埋下隐患,导致“最富的国家却无法给你一副口罩”;尽管大规模检测能够拉缓感染曲线,进而缓解对医疗资源的集中需求,但各自为政的“抗疫”路线却消耗了技术层面的优势;美国的医疗支出多年蝉联全球桂冠,“价优”却带来“盲区”“质次”的回报。从民生入手,合理界定央地权责有何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按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要求,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权责,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推动建立医疗卫生领域可持续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并平稳运行。古巴人人都有私人医生
古巴的医疗体制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誉为发展中国家的楷模,成本低、效益高——古巴的人均医疗成本只是美国的5%,但预期寿命、儿童死亡率等卫生健康指数却比美国好。预期寿命、儿童死亡率本是和国家的经济水平相关,古巴的经济比美国差得多,但它却在卫生健康水平方面超过了美国这个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古巴是怎么做到如此的低成本、高效益呢?如何从源头遏制“莆田化”
“莆田系”最深厚的生存土壤,是几个“分离”的缺失:医药不分家、医生和护士隶属于医院。而这在欧美国家(不论实行任何医疗体制)都是绝对无法想象的。谁来监督医学会
十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决定,要“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但并未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纳入,使其仍游离在监管之外。高高在上的“洋医院”,落地很难
外资独资医院开放试点一年多,新设立的只有一家。受限于医疗体制和市场理念,他们目前大多水土不服,高端市场的国际转诊和医院培训合作仍是其主要业务,大规模落地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