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刺死外卖员事件:悲剧背后更有值得反思的严肃议题 | 快评
各个民事主体之间的权责出现了不对等,保安赵力与外卖员李越凯的人生之路变成了“喋血小区门口”的惨剧,两者不能说完全没有关联。- 专题
于欢:“刺死辱母者”7年后,被改变的人生轨迹丨不惑 2024
于欢:“刺死辱母者”7年后,被改变的人生轨迹丨不惑 2024
回过头来看,我觉得这个案子对我最大的改变,是改变了生活轨迹。我也谈不上后悔不后悔当年所做的事。事情都是以前发生过的,改变不了,老是去纠结,也没什么意义。 (本文首发于2023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不惑)少年陈泗翰的孤独之旅
他不喜欢“刺死霸凌者”的标签,如果有得选,他希望自己是寂寂无名、普普通通的少年陈泗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刺死“霸凌者”后,小城少年犯的2264天
贴上“刺死霸凌者”标签的陈泗翰被摁到某个位置,不得不反复讲述,为自己辩护。内心的道德感令他愧疚,但他又执拗地认为,自己不是常人理解的那种罪犯。未成年犯管教所是“一所特殊的学校”,陈泗翰在里面度过了2264个日夜,“把刑期变成学期”。 于欢案、昆山反杀案掀起全社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关注热潮,压在陈泗翰身上的案子,有了新的讨论空间。重获自由后,他答应继续申诉下去,因为“父母已经做了这么多,不想他们的辛苦白费”。快评|少年刺死校园霸凌者是否正当防卫?以案释法或能让概念更清晰
摘要:对这些具体案例,有关方面应给出一个专业的说理与专业的结论,以释众疑,以让公众更清楚了解怎么样算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空间与边界又在哪里。武汉配送员刺死店员:为什么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满天飞了?
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本来就是容易引人关注的,外卖配送行业更是和网民们息息相关,是广大网民关注的热点,几乎每个人都有和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的故事要讲。两者结合,那就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大新闻。舆论与司法良性互动 提升公平正义获得感
连日来,南方周末的报道《刺死辱母者》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舆论在平衡法理情、彰显法律温度上,形成了最广泛的共识。这种共识,在当今多元、多样、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弥足珍贵。刺死辱母者
民警进入接待室后说“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随即离开。被告人欲离开但被阻止,摸出了一把刀……儿童犯重罪,重判
中国一名10岁小女孩在电梯内殴打婴儿,美国加州10岁孩子刺死一名12岁孩子。当儿童对儿童犯下可怕罪行,到底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