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判决书写错服刑时间:出狱8个多月后,他再被收监
判决书显示,卫明栓的服刑时间为2020年1月20日起至2024年1月19日止。但实际上,他被刑事拘留的时间是2021年1月20日,准确的服刑时间也应该是2021年1月20日起至2025年1月19日止。 如果当时就发现,检察院可向法院直接提出,法院作出裁定更正即可。“按理,检察机关在审判和在执行中是可以很快发现的。” -
小学副校长涉强奸女生未遂,“非亲历不可知”细节为何这样判
法院认为,涉案女生存在虚假叙述,不意味着她对其余事实的陈述均不属实,她的其余陈述最终被法院认定能与证人证言互相印证,也能与其在案发后第一时间告知同学、老师、家长等事实相符。 二审辩护人称,法院一审判决的主要依据是涉案女生的陈述,现有在案证据难以证明马某有犯罪事实。 郑子殷称,审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时,法官可以运用的原则,是内心确信原则,其体现在对证据可靠性的审查上。 《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提到,未成年被害人陈述了非亲历不可知的细节,并且可以排除指证、诱证、诬告、陷害可能的,一般应当采信。 -
北大副教授右眼医疗官司后续:二审裁定发回重审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定,一审判决对范晓蕾的具体损害后果等基本事实认定不清,撤销一审判决,发回一审法院重审。 在等待民事诉讼二审开庭期间,范晓蕾同样对熙仁医院及其原院长兼眼科主任张晓丽提出了刑事控告。 -
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逐年下降:“不是立法问题,而是执法问题”
《中国刑事诉讼法制40年》一书提到, 2012年刑诉法修改后,全国法院二审刑事案件开庭率在2013年超过40%,2014年至2016年基本保持在30%至40%之间。不过,2017年以来已降到20%以下。 曾任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五庭庭长的高贵君表示,实践中,不能否认有些案件在侦查阶段存在非法取证、逼供、诱供等问题,而这些情况,“不经过开庭,仅靠书面审理,是很难发现的”。 -
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第一案” 程三昌贪污案一审开庭
-
在线诉讼,开了哪些“口子”? 规则已统一,适应尚需时日
有学者提出,线上庭审不够严肃,将导致庭审仪式感和威严感的丧失,特别是对刑事案件而言,庭审中本应具备的教育和震慑功能也将无法发挥。 尽管在诉讼程序上还存有不同意见,但接受采访的学者都认为,在线诉讼将是未来司法审判的最前沿。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15日《南方周末》) -
公安局不配合调查令被法院罚款,这是“以审判为中心”的体现
随着中国法治的进步,现在刑事司法改革中强调以审判为中心,而审判是法院的职能,随着改革的深入,法院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是公安部门在过去长期形成的警权最大的观念,让公安局在面对法院的调查令时,出现了无视法院权威、拒不配合的情况。 -
解读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10月2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的刑诉法建立了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以加强境外追逃。同时,完善了与监察法的衔接机制,完善了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 -
“贪官”跑了,审判难逃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有利于打击腐败犯罪,但如果制度不健全,也可能增加追逃追赃难度。 -
刑诉法再修改:“贪官”外逃不归,可以缺席审判
针对外逃贪官!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