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副校长涉强奸女生未遂,“非亲历不可知”细节为何这样判

法院认为,涉案女生存在虚假叙述,不意味着她对其余事实的陈述均不属实,她的其余陈述最终被法院认定能与证人证言互相印证,也能与其在案发后第一时间告知同学、老师、家长等事实相符。

二审辩护人称,法院一审判决的主要依据是涉案女生的陈述,现有在案证据难以证明马某有犯罪事实。

郑子殷称,审理性侵未成年人案件时,法官可以运用的原则,是内心确信原则,其体现在对证据可靠性的审查上。

《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提到,未成年被害人陈述了非亲历不可知的细节,并且可以排除指证、诱证、诬告、陷害可能的,一般应当采信。

责任编辑:何海宁

一起小学副校长强奸未遂案引起热议。lexrvulescu丨500px丨视觉中国丨图

一起小学副校长强奸未遂案引起热议。lexrvulescu丨500px丨视觉中国丨图

2024年4月25日下午,甘肃省临夏县一小学校园内,副校长马某与六年级女生王小惠(化名)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大约10分钟后,两人走出咨询室。

这是改变马某命运的10分钟。当天放学后,王小惠即向母亲告知,自己被马某性侵。很快,这一信息也被反馈给学校老师及校长。当日22时许,校长报案。次日,马某因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8月29日,该案一审宣判,认定马某强奸未遂,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

马某对判决结果并不认可,提起了上诉。其二审辩护人汤弘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会见时,马某坚称没有试图性侵或猥亵王小惠。他认为,法院一审判决的主要依据是王小惠的陈述,在案证据难以证明马某有犯罪事实。

该案件的情况经媒体披露后,引发网友热议。在一位曾代理未成年人遭性侵案件的律师看来,此类案件的司法实践中,法院的定罪标准通常较低,结合案发经过是否自然等因素,排除诬告、陷害后,法院基本都会采信被害人陈述。

心理咨询室里的10分钟

根据一审判决书,53岁的马某作为副校长,也是六年级一班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无前科。17岁的王小惠为该班学生,自出生后一直未报户口,没有按规定年龄入学。直到2018年,她才补报户口和到小学注册报到。

临夏县人民法院认定,2024年4月19日,马某添加了王小惠的微信,并与其在微信上联系过两次。4月25日下午道德与法治课时,马某组织学生在操场上自由活动,其间与王小惠及数位女生闲聊。随后,马某与王小惠一边聊天,一边进入教学楼一楼的心理咨询室。

进入咨询室后,王小惠在马某的多次要求下关上了门。随后,马某一边向其介绍室内设备及其用法,一边用手摸王的多个身体部位。王小惠欲借故离开,马某将100元钱装在王的裤兜内,要求不要将此事告诉他人。随后,他欲与其发生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22)


长颈鹿
回复

长颈鹿

01-10

我认为该案成立:1、受害人17岁,有认知能力,未发现诬告等因素;2、马校长关门拉窗帘等行为不正常;3、马校长属于强势一方,学生抗拒较难,有从属关系;4、马校长给学生100元想脱罪

丁言豹₁₃₀₃₀₆₄₂₇₃₈
回复

丁言豹₁₃₀₃₀₆₄₂₇₃₈

2024-11-08

大人会撒谎,小孩子撒谎的也不少。马某为人师表发心不正,早晚自食苦果。只是恰巧撞到今时今日

不如
回复

不如

2024-10-28

活该,把异性学生单独引进屋子里关门关窗,走的时候给100块钱,看看别的老师敢不敢这么做?

大眼小世界
回复

大眼小世界

2024-10-27

审理案件不应陷入弱者被害的定论,在证据链不完整的情况下,要谨慎对待

老张其人
回复

老张其人

2024-10-27

瓜田不纳履 李下不整冠

之乎者也
回复

之乎者也

2024-10-27

教育系统应该反思 怎么保护好学生以及老师 在面对诬告的情况下 两者都是弱者

燕山快雪
回复

燕山快雪

2024-10-27

17岁还在读小学六年级,你认为她的智力很正常?!

136****7432

2024-10-27

作为一个17岁的孩子,在被动被约的情况下还能编的出这么有逻辑性的故事?要想害人,第一得事先想好方法,第二害人的手段要高明,要合乎逻辑。很明显这两点那孩子都没有

189****2447
回复

189****2447

2024-10-27

法治精神,追求的是客观,公正,程序。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回复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2024-10-27

应该是猥亵罪,不过马某的作法令人不齿。

shaoxiyu
回复

shaoxiyu

2024-10-27

这个老师的做法很有意思,也让其陷入困境!

136****7432
回复

136****7432

2024-10-27

作为一个17岁的孩子,在被动被约的情况下还能编的出这么有逻辑性的故事?要想害人,第一得事先想好方法,第二害人的手段要高明,要合乎逻辑。很明显这两点那孩子都没有

我不理解
回复

我不理解

2024-10-27

离谱

少年
回复

少年

2024-10-26

疑点较多,规范教师和学生行为,源头上最好保护。

坐海观天
回复

坐海观天

2024-10-26

禽兽!

如何
回复

如何

2024-10-26

犯罪一定是事实,不是猜测(即使是合理的推测)。判断犯罪的前提是一切从厘清事实出发,然后才是“以法律为准绳”。

135****7042
回复

135****7042

2024-10-26

刑事审判原则不是疑罪从无吗?因为刑事案件对证据要求非常严格,甚至于不适用情节推理,法官手里几乎没有什么自由裁量权,因为一旦错误或者枉法裁决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仅有原告的口供陈述的不能定罪,否则,诬告或者陷害会造成更多的冤假错案。所以从保护被告的人的权利来考量,没有证据的控告应当被排除或者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或者宣布疑罪从无释放被告人。

燕山快雪
回复

燕山快雪

2024-10-26

我赞同几名律师的说法:定罪过于简单、处罚过重。类似的案例我曾经历并处置过:女生家长及其亲属为闹大得到更多民事赔偿,到处宣扬甚至在网上发帖暗搓搓诋毁教育部门和政府失职,结果虽然被我及时阻止,但还是让不算大的事件有扩散反而差点令女生遭受二次伤害。

方仔
回复

方仔

2024-10-26

怕咨询室内进灰,所以进门后顺手拉了窗帘——没进人,就不怕风沙……

我是马修
回复

我是马修

2024-10-26

瓜田不纳履 李下不整冠

北半球蒲公英
回复

北半球蒲公英

2024-10-26

这种事情何时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