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暴力抗议741人被捕,俄一州进入紧急状态 | 知世分子
英国首相斯塔默8月4日谴责相关暴力行为,并称抗议者利用社会悲痛情绪制造骚乱。他强调,政府将全力支持警方打击那些试图散播仇恨的极端分子。 多日来,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伊朗被杀,真主党军事指挥官福阿德·舒凯尔在贝鲁特被杀,引发相关各方威胁对以色列进行报复,加大了巴以冲突升级为更广泛的中东战争的风险。 据悉,该自杀官员曾主持调查韩总统夫人金建希收受名牌包事件。2024年6月,“权益委”称金建希“无违法行为”,并宣布结案。 -
假信息引出真问题:英国遭遇13年来最大规模暴力骚乱
南港暴乱后的几天时间内,由极右翼团体领导的抗议活动迅速蔓延至英国多地,部分地区更是演变成暴力冲突。骚乱浪潮中,暴徒们将矛头对准宗教场所、少数族裔拥有的企业以及收容寻求庇护者的酒店,就连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英国首相官邸附近也被人投掷燃烧瓶。 英国警方试图将刺伤案件与非法移民问题区隔开来的尝试收效甚微。这起普通的刑事案件被迅速政治化,并演变成一场席卷英国多地的暴力骚乱。 随着新赛季英格兰足球联赛(English Football League)正式开幕,英国警方担心,暴力事件可能会再次发生。为了防止骚乱重演,6000名警员将在英国各地负责执勤。 -
从Manner咖啡店冲突事件看初创企业的ESG困境
时代在变化,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日趋受重视,初创公司作为一家“新”的企业,必须要懂得和利用“新”的理念定位自己、“新”的方法做事、“新”的语境沟通,才能获得更多相关方认可,ESG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
北约欲群殴俄罗斯,新围剿战打响了?丨智库视点
北约在欧洲举行的“北欧响应2024”演习,是实战化模拟与俄罗斯发生武装冲突的场景,这种在俄罗斯与北约接触线附近举行的演习,正在加剧紧张局势,增加发生军事事件的风险。 北约成立之初,只有一个成员国挪威与俄罗斯接壤,波兰在1999年、波罗的海三国在2004年先后加入北约后,北约和俄罗斯陆地边界增至约1200公里。芬兰与俄罗斯陆地边界超过1300公里,现在,北约与俄罗斯陆地边界长度翻倍。 这将使得美国北约和俄罗斯的对抗,趋向多点全方位,进一步加深美国和俄罗斯的矛盾,北约和俄罗斯的对抗。 -
伊朗为何一日空袭三国
中东地区此起彼伏的袭击事件,正是巴以冲突延宕、外溢的集中体现。在地区形势一团乱麻的背景下,众多中东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都会趁机做一些以往不敢做或者不太能做的小动作,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伊朗是在深思熟虑后才发动了此次袭击,空袭的时机、地点和对象都是精心选择的。 -
遭“恐袭预告”,法国缘何被恐怖组织盯上?
“有了钱,这些组织就可以通过渗透移民潮等方式,就地培训圣战分子。就像2015年11月13日袭击事件中的一些行凶者一样。他们还可以远程培训其他人。”达尔马宁说。 虽然袭击者宣称“效忠极端组织”,但大多数人都是年轻的法国公民,且呈现小团体式活动。 在西方阵营内部,法国针对多元族群和信仰群体的态度较为严苛,强调族群平等并捍卫世俗化原则,不允许宗教元素在公共领域过分展示。因此,围绕头巾问题、Abaya服饰问题等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便会周期性呈现。 -
“奶奶数落妈妈,孙子霸气维护”:打着“新闻”旗号的情景剧,还要骗到何时?丨快评
细审这则视频,摆拍的痕迹相当之明显。从新闻角度看,5个W无一具备,没有可查证的事件发生时间与地点,也不披露事件中的人物姓啥名啥。一段高度冲突性的对话、张力爆棚的情节,指向“精准定位,收割流量”的嫌疑。 -
多份疑似美军密件泄露,究竟是谁?
尽管美方和乌方正极力淡化文件泄露可能产生的影响,但不少舆论已将此次事件视为俄乌冲突升级以来“最大的情报泄露事件”。 -
妈妈带六岁男童使用女厕蹲位:本不应有争议,请对母童友好丨快评
这一事件,不应是某些人极力渲染的女性与男性群体的冲突,而是一个女性与一个带六岁男童使用女厕蹲位的妈妈的冲突。在一个对母亲与孩子友好的社会环境中,这种冲突本来就不应该发生。玩西方式的政治正确制造冲突、撕裂社会,这不好。更何况,现在西方最新的政治正确是:“你怎么能随便假定我的性别?” -
废除“370条款”三年后 印控克什米尔“恐惧重现”
印控克区的武装组织大体上分为三类,分别是当地由于宗教诉求或自治诉求形成的反印度当局的激进组织、由外国势力支持的反印度的武装组织和跨国恐怖组织(如“伊斯兰国”、“基地”组织)旗下的或受其意识形态影响的武装势力。 如果印巴冲突是克什米尔安全形势恶化的历史根源,那么“370条款”事件则是不可忽视的现实因素。 萨希尔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前印控克区中,很多当地人为恐怖分子工作。他们之中大多数为年轻人,混迹于平民之中,被称为“混合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