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儒敏:语文教材编写很难超越所在的时代
“减负”也不见得只是教材的事,不少家长恨不得让孩子在娘胎里面就开始认字,搞什么“胎教”。这是一种弥漫性的社会焦虑,投射到教育问题上了,成了“集体无意识”。 教材不是私人著作,是公共知识产品,要在社会上大面积使用,必须寻求社会的共识,考虑社会接受的程度。 教材不是单纯的美文汇编,要照顾到时代风气等很多方面,任何教材都不可能超越它所在的时代。 -
女童被陌生人带入飞机厕所“立规矩”:如此“教育”细思恐极丨快评
一个一岁多的女童在交通工具上被陌生人带走“立规矩”“教育”,本身就是一幕荒诞剧。事件之余的问题是,儿童权益保护为何在公共空间节节败退?一个文明社会,保护儿童权益应是基本共识。婴幼儿在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上的哭闹都应当得到宽容、保护与引导,而不是在“厌童”乃至“仇童”的氛围中变成了美其名曰的“带走立规矩是做了件好事”。 -
跑赢病毒,公卫疾客的“速度与创新”
各地疾控中心的创新实践,展现了数字化管理、成人疫苗接种重视、科普教育和社区参与的一系列共性特点。每一位“公卫疾客”的努力,每一个创新项目的实施,都是在为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理想之城榜2023: 北上广深各领风骚,内陆“C8联盟”后来欲上
从区域上看,东部城市依然表现亮眼,武汉、郑州、昆明、贵阳等八座内陆省会城市排名提高,内陆“C8”联盟联手向“东部先行者”发起挑战;一线城市内部洗牌,在“理想值”的排序表上,上海首次超过北京。 “C8联盟”的进化,主要源于人口引力与市民待遇的突出表现。一方面,内陆省会城市满足人们“离家近、有钱赚、有生活”的主要需求,因其高性价比成为人口流动的“超择优点”;另一方面,省会(直辖市)医疗、教育、绿化等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能力较强、效率更高。 -
毕业生就业难,企业用工荒,创新国际化办学可破就业“悖论”?
2010年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结兵曾对海宁的皮革产业进行调研,企业纷纷反映,“吸引一个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生都很难”,更多的毕业生选择留在了企业设有研发中心的上海或是杭州。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锋亮在分析了1997—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后发现,无论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还是项目数,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留住)国际化人才不仅仅是浙江省的短板,也是整个中国的短板。”陈丽君表示,从现有数据来看,中国的优势大学中有50%的人想要深造,其中70%选择出国,就回流比而言,中国只居于全球100位。 -
“入学易”,“招生难”:人口负增长下的幼儿园加减法
自2017年开始,全国每年的新生儿数量都比前一年减少100万到200万,每一年出生人口的减少,都会体现在三年后的幼儿园生源缺口上。 2022年,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9.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上年减少约177万人,这已是在园幼儿人数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较上一年减少5610所,幼儿园数量出现2008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如果生源不足的那一天到来,他们也许只能效仿乡镇公办幼儿园的经验,每天用校车接送孩子,保证适龄儿童有学上,将幼儿园重新调回到公共服务的角色。 -
扩内需优先,如何实现长效增长?丨报告解读
政府要更多着力于改善社会公共服务,如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才能使消费真正长效增长。 各地政府可开放更多资源来吸引持有优质项目的外资入华。 积极扩展新的国际市场,尤其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一带一路”。 -
小偷被追跳河身亡物业被判无责,这是一次有效的公共教育丨快评
它告诉守法的公民,遇到坏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可以理直气壮地采取合理手段进行正当防卫。它也告诉那些违法的坏人,违法自要承担代价。 -
老人组团薅公厕抽纸也是“公地悲剧”,要解决还得靠文明进步丨快评
或许,这种低价值的公共资源的悲剧,最终解决方案只能依赖民众经济能力与文明素质的普遍提高。总体而言,没有饥饿记忆的人,收入较高者,受教育程度较高者,其行为表现也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