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茶名越卷越嗲,年轻人都要被教做人了
不论是奶茶名越来越长、越来越怪还是越来越嗲,首要原因都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
01:58
陈好:先学做人后学演戏,真是好演员的必要条件,真人秀的真,就是做自己
-
16岁少年理发被索要4000元:该动用“强迫交易罪”了
即便杭州市监部门要求涉事理发店三倍赔偿,就能让这个店家幡然醒悟、重新做人吗?通过惩治这一案例,能震慑其他问题理发店吗?对此,公众“治标不治本”的担忧是合理的。 -
“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谈“犯错的后果”
全国人大应尽快启动立法,以实现犯罪附随后果法律化、体系化;明确禁止各级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行业组织擅自设立犯罪附随后果。 相比犯罪,行政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道德可责性都更小。行为人仅因行政违法记录就终生饱受就业歧视,并连累家人亲属,严重违背了过罚相当原则。 -
教育不是功名利禄的“油门”,而是做人做事的“把门”
我们常常会将教育和社会想成因果关系,教育必须对进入社会能做什么负责,否则便是无用的。其实,教育的一大功能是对进入社会不做什么负责,不能只盯着“有所为”,还要注重“有所不为”。 -
《坚如磐石》编剧陈宇:在经典叙事中,做人性实验
创作者要把自己逼到墙角去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做人生转折时刻的强者:不作无谓的精神消耗,而是活在意义之中
具体到人生转折的语境,那就是不作无谓的精神消耗,而是活在意义之中,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迅即转身,最快地从一个事态(阶段)转入另一个事态(阶段),自我激发出向上的勇气,这样也来不及也没有时间顾影自怜。这才是强者秘而不宣的“利器”。 -
商家标低了团购价格该反悔吗?得失不能只看短期,声誉关乎长期利益
如果说商家尚能“撤回”标错的价格,那么人们在社交中则是无法“撤回”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在这种情况下,是计较一时的得失,还是更在意长久的美誉度(意味着长期的得失),就非常考验人品。事实说明,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避免犯错,但犯错后善于为自己的过错“买单”,是一门亟待“普及”的做人的学问。 -
84岁陈方正谈杨振宁:直到回到清华,他心里的矛盾才算解决
“中国传统文化讲做人的原则,立德立功立言,如果要给自己打分数,这德、功、言,我自己觉得我做得还不坏,而且是非常中国式的。”视频中,杨振宁如是说。 施一公在2023年4月出版的自传《自我突围》中提及,2016年,得知创办西湖大学需要募集社会捐赠时,杨振宁还特意将他引荐给热心于公益捐赠的数学家、对冲基金传奇人物詹姆斯·西蒙斯。 陈方正记得,2021年生日会上,杨振宁第一次说起至交邓稼先在1971年和他分别时曾给他留下一封信,信里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
父亲救人后问儿子“帅不帅”:男子汉体现在勇气与担当上
为人父母,责任不能旁落,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担当,我们先得自己有担当。“担当”一词,听上去是笼统的、虚无缥缈的,实际上却是由具体的形象所支撑起来的。做人不卑不亢,遇事以理服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样的父亲自然在儿女心中立住了;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勇气,我们先得自己有勇气。勇气不是随身携带的“脾气”,而是顶天立地、敢作敢为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