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肥神话”之下,山寨“司美格鲁肽”野蛮生长
17款在售产品声称是海外生产进口的保健食品,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被归类为膳食补充剂,既无中国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包装上也无我国批准的“小蓝帽”标志。 藤黄果、白芸豆、白桑叶、AKK菌等植物提取物和益生菌是25款在售的GLP-1擦边产品的主要原料,减肥功效和安全性未经高质量、大范围的临床研究佐证。 目前国内外主流电商平台并未上架复合司美格鲁肽相关药品,但医疗公司官网(如Hims & Hers Health、Ro Health、HenryMeds)、在线复合药房(含503A和503B药房)皆可购买复合版本的司美格鲁肽。 在中国,药品的生产和使用受到严格监管。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按照国外复合药物的定义,以司美格鲁肽类似成分为原料生产复合药物,很可能涉嫌制造假药。 -
“抗癌神医”的网络舆论战
侯元祥儿媳李建英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审判决后,侯元祥想利用网络喊冤,当时曾要她家孩子的照片,她担心孩子会受影响,就没给。 吴鹏飞在多个平台上连续发布题为《民间中医冤案》的短视频,如今已经播到第101集,吴鹏飞称侯元祥是“中医治癌第一人”,有“独门医术”和“惊世疗效”,“堪称一位国宝”,“身上的每根汗毛都是金子”。 “(侯元祥假药案)等于把所有民间中医都团结起来了。”侯元祥假药案二审裁定发回重审后,侯元祥的支持者们一片欢腾,纷纷在网上发布“喜讯”。 -
冒充专家行医十年,靠秘方自制抗癌药:无证“神医”的罪与罚
根据侯元祥的供述,他在网上的简介,包括“中国医学院教授”“国际医学博士”等,“都是假的”,“是为了扩大影响,让患者相信我”。 侯静会把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与熬好的中药液一起寄给病人服用。在赵因看来,如此一来,即使病人服药之后感觉有效,也有可能是中成药起的作用。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数据,2019年,全国由药监部门查处的假药案数量为14041起,而在药品管理法修订后的次年,此类案件的数量只有7361起,减少了近一半。 侯元祥是否可能涉嫌诈骗罪?南方周末记者就此询问侯元祥的一位一审代理律师,沉默数秒后,该律师反问:诈骗?那不更重了吗? -
首例“网红减肥针”假药案追踪:自研配方,涉案过亿
“目前已有1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生产、销售数据仍在梳理,本案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查获的“AB轻盈素”源自一家看似寻常的化妆品面膜厂,研发人员自建实验室研究减肥配方,产品一下生产线就被代理商哄抢,“甚至仿冒这个假货的假货也出现在市场上”。 “司美格鲁肽”尚未被国内药监部门批准用于减肥,相关临床试验尚在进行之中。 “‘AB轻盈素’的生产核心就是拿到含有司美格鲁肽的原料,不法分子再通过一些化工材料和配比制成。”警方调查显示,含有两小瓶的一组“AB轻盈素”生产成本约为30元,出厂价170元/组,卖给大代理商为340元/组,到终端消费者手上,价格可能已经翻了50倍。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11日《南方周末》) -
印度新冠仿制药陷“假药”风波:150个药品样本中仅8份检出有效成分
目前通过代购等方式流入我国市场的印度仿制版新冠口服药一共有四款,分别是绿盒的Primovir、蓝盒的Paxista,这两款都是辉瑞新冠口服药的印度仿制版;此外,印度还仿制了默沙东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分别是白盒的Molnunat和深蓝盒的Molnatris。 -
“世界药房”让非洲人爱恨交织?
药品出口受阻,大量假药“回流”,尤其最近冈比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因“毒糖浆”导致大批儿童死亡后,印度社会开始了新一轮的药品监管。 -
快评 | 除了处罚“神医”张文荣,更应铲除诞生虚假药品广告的土壤
虚假药品广告不仅仅诈骗受害人的钱财,还可能使受害人延误治疗,甚至假药可能对人体造成直接的健康危害。这是比电信诈骗更加严重的犯罪行为。消除虚假药品广告,需要像打击电信诈骗一样采取综合行动,让这一黑色产业链上获得非法利益的人都付出代价,并将背后的黑手彻底铲除。 -
上海疫苗版“药神”案迎重审判决:“销售假药罪”改判“走私罪”,刑期大幅缩短
“美华案的这种结局,说明国家对药品进口的管理是从严的,不能开任何口。” -
新药品管理法通过:重新界定假劣药,“药神”案或迎新变
修改“假药”概念不仅涉及药品行政处罚的范围,还牵涉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司法认定,涉及行政处罚和刑罚的衔接,涉及刑法的适用与修改,牵一发而动全身。 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三审草案中增加一条:未经批准进口少量境外已合法上市的药品,情节较轻的,可以减轻处罚;没有造成人身伤害后果或者延误治疗的,可以免予处罚。增加上述规定,可能注意到进口“假药”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禁不掉的“消字号”神药:不在目录,却能“领证”,还包治病
“消字号”药膏属于软膏剂、乳膏剂,既不属于“消毒器械类”,也不属于卫生用品类,在《消毒产品分类目录》中更是难觅踪影。 对于高利润的“消字号”药膏生产企业来说,作为部门规章的《消毒管理办法》设定的罚则可以忽略不计。 要遏制非法“消字号”药膏产品蔓延,从过往案例来说,或可按假药论处。15年前,国内就有将“消字号”药膏判定为假药予以处罚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