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拉克战争20年:伤痕、谎言与混乱的未来
如今,伊拉克的安全局势虽然有所改善,但还是并不安全。路边炸弹、极端组织等安全问题,电力不足、医疗薄弱等民生问题,依然困扰着伊拉克人民。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美国以西方民主制度为模板,试图将伊拉克打造成所谓“中东民主样本”,却将伊拉克拖入了教派冲突、族群对立、派系矛盾难以调和的政治乱局中,参与政治角逐的各个政党也进行着利益勾兑。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30日《南方周末》) -
少谈民族性,日本足球的崛起没那么多玄学丨天方足谈Ⅲ
1993年,日本队只差2分钟就可以进军美国世界杯,结果在第91分钟,被伊拉克2比2扳平。球从森保一头顶飞过去,大概让他终身难忘。 2022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日两场对决,没有过去传统的火星撞地球。日本踢得一点不华丽,中国队则基本没有射门。虽然中国队输了,但不少球迷觉得森保一还不如李铁。 日本队队长吉田麻也在世界杯预选赛时有过一番演讲:我上小学的时候,日本男足第一次晋级世界杯,4年后的日韩世界杯我也看了,这让我有了想要成为日本国脚,去踢世界杯的梦想。 -
伊拉克总理又遭无人机袭击,谁是凶手?
伊拉克有着不同的派别、党派、教派,美国、伊朗、沙特在本地都有支持者。“所以他们之间的竞争、博弈甚至冲突,是一直存在的。” 袭击事件造成一个客观的效果,就是有利于卡迪米连任。“民众的同情提高了卡迪米连任总理的可能。”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18日《南方周末》) -
智库视点丨美国反恐20年 ,依旧是“遏制思维”
美国的“反恐战争”继续以“国家”作为打击目标。先后发动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进攻,加强对朝鲜、伊朗的施压,无一不是“既有思维”的延续。美国针对的地区仍是传统的“边缘地带”,思维仍然是“遏制思维”。 在美国反恐20年间,还出现了“伊斯兰国”这种具有全球影响力,并且实现领土化、机构化、系统化,可以和传统“国家”相竞争的恐怖组织,可以说是对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一个最大的讽刺。 -
用《生事之屋》生事: 强势鹰派博尔顿“复仇”白宫
在任职国家安全顾问之前,博尔顿多次公开表示,自己无条件支持特朗普的执政理念,这让特朗普一度认为,“这就是我想要的人”。 博尔顿强硬的言辞,常常挑起别国的“不安”,其诸多外交“狠话”至今还在国际上流传。《华尔街日报》曾把他称为“美国国务院中最危险人物”,博尔顿对此感到十分得意,还将这篇报道的复印件放在办公室的显眼位置。 前总统吉米·卡特表示,特朗普决定聘请博尔顿是“美国的灾难”。“给予博尔顿工作,可能是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犯下的最严重错误之一。博尔顿长期支持对华开战,甚至支持攻打伊朗,是筹谋入侵伊拉克的主要人物之一。”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9日《南方周末》) -
美国防部证实伊朗向美军伊拉克基地发射导弹
-
美国使馆新年遭冲击 中东又要打仗了吗?
2020年的新年,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过得不太平。 为抗议美军空袭伊拉克,数百名示威者2019年12月31日在美国使馆前集会并冲击使馆。 -
美国剑指伊朗,空袭伊拉克叙利亚什叶派武装目标
美国国防部12月29日说,美军当天对伊拉克和叙利亚两国境内一个什叶派武装目标实施精准打击,以报复该武装袭击伊拉克军事基地、致死美方人员。 这支什叶派武装据信受到伊朗支持。美国官员警告,美方可能采取“额外行动”震慑伊朗及其帮手。 -
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据点遭美国空袭致25死51伤
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人民动员组织”12月29日发表声明说,美国对其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边境的基地发动空袭,已造成该组织人员25人死亡、51人受伤。 -
“希拉克奇迹”的背后
在担任总统期间,希拉克创造了奇迹:虽然法国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但其声望却达到了战后的顶峰。他旗帜鲜明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坚定立场,不但提升了法国国际影响力,在当时还给他本人带来了90%的超高支持率,更塑造了他的历史地位,造就了他一生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