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何以成为一个问题?丨快评
一个现实的执法问题是,老人过了一定年纪,哪怕违法犯罪也不会被拘留收监,这本身就会造成一种激励,你扶了老人后对方冤枉你撞了他,哪怕你事后用证据自证清白,诬告在司法实践上对老人来说也往往没有什么后果。还有一种司法观念,认为老人年老体弱,是“弱势群体”,与所谓的“强势群体”发生纠纷,会不管是非曲直,而倾向于让后者承担责任,这种偏袒会激发人性之恶,事实上受到系统性偏袒的群体才是真正的强势群体。 这些问题才是亟待解决的。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之所以会成为问题,这些执法与司法实践上的系统性偏袒难辞其咎。 -
韩国拟立法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身教言传方能治标治本丨快评
每一名家长都应该了解与关心,孩子喜欢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做什么,喜欢看什么书,热衷于玩什么游戏,上网看什么内容,课余时间去哪里玩,实时关注孩子的言思学行,这就需要家长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拓展孩子的思维视野,引导孩子建立正面积极的价值观,逐步培育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与自律能力,这将是从根本上解决上瘾问题的治本之策:一旦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变得强大起来,那么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那些瞄准人性弱点的“上瘾”产品也将不攻自破。 -
长坂坡到底是谁以少胜多?张飞赵云的英勇反衬刘备面临至暗时刻
按照历史,刘备宁可失败,也不愿意抛下追随自己的百姓,很高尚了,已经算是汉末时代绝无仅有的人性之光了。《三国演义》要给刘备再加一句台词:“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就要投江而死。 这个举动,不是今天的读者才觉得假,是古代评点《三国》的人,一致觉得假。 -
普通人的“小确丧”,被他写得纤毫毕现
他在三十多岁时写道:“只有当她不在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是自由的。我的自由对我来说一直比我的幸福更重要。”在五十多岁时写道:“现在我才明白,爱情与自由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制约,一个没有另一个是不可能的。”他善于刻画当代人的爱情和家庭生活,并在写婚姻生活的长篇小说 《七年》 中给时代下了份诊断书:“他们的道德想象偏向狭隘,但他们理解人性的弱点,准备原谅一切”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梁晓声:文学提升人性
“所谓人性的那点事儿,大家不看书,不全知道吗?用得着写小说吗?小说要看怎样提升人性,而不只是看怎样呈现人性”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年轻人住进养老院以陪伴抵房租:老有所依靠什么?丨快评
家庭内代际融合的动力与约束力是血缘、家风价值观与长期共同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亲情,这比一般的道德感与爱心要强大得多。养老院招募的年轻人再有爱心,也是别人家的孩子,一般而言,任何人对陌生老人的爱不可能比亲生父母子女间的爱更强烈,这是基本人性。这也正常,因为养老院推的代际融合本来就是模拟家庭养老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同心圆扩大,强度衰减,即爱有差等。 -
新加坡规划秘诀,“大国也可借鉴自然城市理念”
新加坡制定城市规划时,往往着眼于未来30年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势,预见30年后技术、工业、经济等发展变化,从而明确新加坡在未来的国际社会中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通过这些限制措施,新加坡政府能够有效管理公共住房资源,确保组屋能够真正服务于有需要的家庭,避免资源被不必要占用。 现在新加坡提出从人造的“花园城市”变为“森林或自然中的城市”,走向更人性化的设计。 -
《里斯本丸沉没》打捞沉没的记忆:中国渔民谱写人性与道义丨快评
历史叙事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传统的史学著作,也可以是实体的纪念碑、博物馆,还可以是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等。而历史叙事的多寡、优劣、成败,决定着后人能否记住这一段历史。成功的历史叙事甚至可以成为宏大叙事、或是后人追捧的标志性事件,否则它也只能静静地躺在档案馆里,留在当事人与幸存者的脑海里,甚或鲜为人知。 -
民政局要求“提醒闪婚闪离”:当以制度建设标本兼治,刹住婚姻诈骗之风丨快评
答复里“尽量让双方当事人深入了解彼此后再来登记”的措辞也显示,比起“离婚冷静期”,当今的婚姻恐怕更需要“结婚冷静期”。在这个“冷静期”内,男女双方都能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充分地了解彼此的真实情况,在权责对等、权利均衡的原则下决定缔结婚姻,激发人性中良善的一面,抑制“婚姻诈骗致富”的人性黑暗面,维护婚姻家庭价值观,更加贴合婚姻制度的本质与初心。 -
梁基永读《黄冈端砚》 | 从砚史整理看工艺史的迷思
从人性来揣测,不难知道,甚少涉足坑洞的文人,对于石头的优劣往往依赖工匠的嘴巴,这样文献与实物慢慢就脱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