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微微被查
-
理想之城榜2023: 北上广深各领风骚,内陆“C8联盟”后来欲上
从区域上看,东部城市依然表现亮眼,武汉、郑州、昆明、贵阳等八座内陆省会城市排名提高,内陆“C8”联盟联手向“东部先行者”发起挑战;一线城市内部洗牌,在“理想值”的排序表上,上海首次超过北京。 “C8联盟”的进化,主要源于人口引力与市民待遇的突出表现。一方面,内陆省会城市满足人们“离家近、有钱赚、有生活”的主要需求,因其高性价比成为人口流动的“超择优点”;另一方面,省会(直辖市)医疗、教育、绿化等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能力较强、效率更高。 -
无偿献血的期待:外来人口大县的“择优”难题
武义县常住人口46.2万,其中外来人口18.5万。2023年招收的义务教育阶段新生中,采取积分入学的新市民子女占比高达38.7%。 武义县教育局:该县产业集聚区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完全满足随迁子女就近入学要求。 政府没办法直接将指标摊到流动人口子女身上,只能间接地通过家长的表现来确定指标的分配,这是相对公平的做法,但也会造成部分家长难以拿到优质公办学校资源的问题。 -
00:35
从入园难到关停潮,高速增长15年的幼儿园数量迎来拐点丨有数
我国出生人口自2018年起显著下滑,四年后,中国幼儿园数量在持续上涨十五年后出现拐点。2022年幼儿园数量比上年减少5600所,打破了15年来连续增长的趋势。 得益于我国对学前普惠资源的投入,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62.3%提高到2022年的89.7%,学前教育实现了基本普及,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但随着出生人口减少,幼儿园“关停潮”已不可避免。 -
“山河大学”诞生记:“众筹”大学,翻过山去会有“山河”吗?
大家的宗旨都是“致力于解救困与(于)不公之中的山河四省学子,让每一个山河四省学子都有学上”。 学院设置方面,既有文学院、艺术学院等常规院系,还有诸如玄学院、爱情学院等“创意”院系。宿舍是上床下桌,有独立卫浴,也设有空调。学校里有湖、有公园。软硬设施一应俱全。 6日上午,就近段时间网上出现的“山河大学”,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回应,教育部已经关注到。将不断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规模,并优化类型结构和区域布局。 -
政协新界别这样开会:“抢话筒”、“驳”他人
“比如环境资源界的释义,到底是环境资源,还是环境与资源?”童金南回忆,一直到人资环委的相关负责人作了介绍后,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委员才清楚新界别由“环境、资源、人口”三部分构成。 以前大家“有点像盲人摸象,缺乏一个打通的机制”,而环境资源界别设立后,“很多问题可以在讨论中形成共识”。 在7天半的政协会议会期中,环境资源界别的委员们至少有两个早晨需要6点起床,乘坐大巴车前往人民大会堂。 (本文首发于2023年3月16日《南方周末》) -
00:52
李强总理:我国的人口红利没有消失
国务院总理李强:人口红利要看人口数更要看人才数。人力资源丰富仍然是中国的显著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两亿四千万,每年新增的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14年。可以说,我们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发展的动力依旧强劲。 -
重新发现湛江红树林:生态修复行动中勾勒未来城市
生态优先的理念,科学引领、协同创新的方法论与政府主导、多方共建共享的参与主体融为一体,成为湛江这座城市绕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主要原因。 生态修复行动造就的,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保留和社区生活空间的拓展,还将与人口规模优势、土地资源优势、综合成本优势一起,共同构成一座城市面向更广阔区域和更长远未来的竞争优势。 (本文首发于2022年7月28日《南方周末》) -
不妨做一个城乡两栖人:既守住乡愁,又享受便利
总体上,乡村人口迁移跟着就业机会走,跟着教育资源走,哪里的就业机会多,哪里的教育资源优越,哪里就成为家庭人口迁移的基本方向。做一个惬意而充实的两栖人,既守住了乡愁,也享受了城市的便利,这不正是高质量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吗? -
破题共同富裕:历史、远景与示范区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和城市进行的各类“承包制”改革显然与“集体化”存在张力,但共同富裕仍与更为宏大的社会主义道路紧密关联。 刘元春说:“我国推行的共同富裕不是西方社会理解的以再分配为主的社会运动,而是一套制度和政策体系。” 这套指标体系既包括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等常见经济指标,也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阅读率等发展指标,还包括转移支付依赖度、养老基金盈余度等反映可持续性的指标。 嘉兴市委书记张兵说得更加具体:“根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国家转移支付资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教师医生编制等资源要素,破解公共服务、资源要素供给与常住人口规模不匹配问题。”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0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