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与新罗的蜜月为何很快结束?
中国古代的宗藩体系跟现代国际外交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并不是以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利益为依据,而是关注以自己为中心的“天下体系”的稳定。当藩国态度上不恭时,即便时机不合适也要讨伐,当藩国态度恭顺时,则实打实的国家利益也可以随意放弃。 -
中国古代“毒”与“药”的浪漫谬误
-
《落凡尘》:跳出“我命由我不由天”
《落凡尘》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战天故事模式之外,走出了一条新路,并且走得足够远,以至于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底层逻辑都进行了改写,并在此基础上,讲出了属于自己的故事。 -
董卓之死非结束,脆弱平衡被打破:汉末浩劫是朝廷权威不断丧失的过程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是汉末再往前差不多一千年,另一次关中地区的大毁灭后,也就是西周王朝覆灭后,一位诗人留下的诗句,到底是谁造成了这一场大灾难啊? 这个问题,差不多是读中国古代史,会发出的永恒天问。西方人也一样,他们说到罗马帝国的毁灭,也是这样的困惑。 -
故宫贡茶回蒙顶山:它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最好茶叶的样子
-
伊丽莎白,却对菱花淡淡妆 | 北美灰姑娘
一个中国古代美才女和现代西方美艳老妇的形象叠印到了一起,她们都用丝绸手帕,而不是餐巾纸。她的话为何停在十七岁的伦敦?那正是情窦初开的花季,是不是有一段爱情被迫搁置在了泰晤士河畔? -
漂洋过海的中国古代诗人:从国外“回来”之后,好像变了一个人
诗人们在国外读者眼中的形象,难免经历误读,如同他们的诗作,在西方译者笔下,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形。 一千多年以后,赖特站在波涛汹涌的密西西比河岸边,同为孤独的旅人,他遥想起中国古代诗人白居易曾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赖特对白居易的身世背景了如指掌,这份异代神交的情谊,已超出对其诗歌才华的欣赏,更多的是一种性情与品格上的契合。 -
“小乱入城,大乱避乡,浩劫入野”:中国古代的战乱避祸观
中国古代的战争避祸观念就是在局部动乱时,从无秩序的地方到有秩序的地方去;全面动乱时,从人多的地方到人少的地方去;类似于世界末日的大浩劫时,从有人的地方到无人的地方去。 -
横江:川滇咽喉,风云激荡
中国古代十万人以上级别的重大战役,大多逐鹿于中原。如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东汉时期的赤壁之战,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然而,十九世纪中叶的西南腹地,却罕见地发生了一场相同规模的大战。这场史称“横江大战”的战役,发生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它决定了石达开的最终命运,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
存在感不强的杨戬,这一次也没能扬眉吐气:谈谈古代神话题材的改编问题
中国古代神话题材的影视改编,目前已经趟过浅水区,正在往故事深度方面行进,在剧本创作时再认真、大胆、深刻一些,会让“国漫”拥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