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打造公益项目品牌的“扬长”与“避短”——2024年南方周末中国公益项目品牌榜(企业类)解读
调研发现,企业在打造公益项目品牌时呈现出与公益机构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如善于搭建平台、依托企业基金会或专项基金、民营企业百花齐放等。但也面临项目品牌持续发展不足、社会影响力受限等短板。如何“扬长”而不“避短”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
红树林基金会(MCF)温家怡:善因营销可有效促进公益品牌建设
在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红树林基金会)品牌传播部副总监温家怡的眼中,与企业联合开展善因营销合作是一种企业、机构、公众均受益的三赢模式。良好的善因产品可联动爱心企业与激发广大消费者的公益参与兴致,更为公益机构的品牌传播开辟了一条更可持续、友好、效果显著的新路径。 -
马湘临:价值观是公益品牌的关键内核
公益品牌与商业品牌的目标均为实现差异化,但公益品牌象征性价值更明显,能否清晰传达价值观是公益品牌的关键。公益品牌面对潜在危机,做好提前防范优于事后挽救,而新技术发展或给公益品牌带来更多机遇。 -
公益品牌建设的“老问题”与“新突破” ——南方周末中国公益品牌榜(2023)解读
培育公益品牌越来越受到重视。调研发现,中国公益品牌建设依然存在资源约束、制度不完善、传播乏力等“老问题”,但部分公益机构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积极拥抱新技术,并关注经验总结与扩散。 -
南方周末中国公益品牌榜(2023)调研启动丨凝聚向善的力量,相信公益的长期价值
-
周如南:官方网站“重要性下降,并不代表它不重要”
2020-2022年,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公益品牌榜,在公益品牌塑造方面进行了崭新的诠释。作为公益品牌榜调研信息的主要来源,公益机构官方网站仍是重要观察对象。在实际调研中,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普及,公益机构在官方网站建设方面的重视与投入都在下降,随之也带来了诸多不利于品牌发展的新问题,值得行业思考与讨论。 -
探索品牌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公益品牌榜(2021-2022)》解读
公益品牌建设与基金会的使命以及实现使命的战略路径更为密切相关,其中公募和大型基金会更有机会走向卓越,但各种类型机构均有机会打造优秀的公益品牌。公益慈善机构需要主动探索公益慈善特色的品牌发展路径,坚持长期主义,推动公益品牌从制度完善到高质量发展。 -
南方周末中国公益品牌榜(2022)调研启动
-
“擦亮”公益品牌迫在眉睫 ——2021南方周末中国公益品牌榜解读
一个优秀的公益品牌,不仅能准确高效地向社会传递真善美的价值,同时对品牌拥有者来说,也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巨大影响力。从调研结果看,现阶段的公益基金会和公益项目,其品牌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品牌视觉识别、品牌保护、品牌传播、品牌影响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
2021年南方周末中国公益品牌榜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