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猴痘现本土传播:6月新增106例,病毒如何防?
从地域上看,病例分散,华北、华南、东北、华中、西北都有病例。迹象表明,猴痘已经出现了本土传播。 使用安全套或减少性暴露机会有可能减少传播风险,但当前传播途径“也不是很明确”。有专家提到,过分强调猴痘在特定人群中的性传播可能会忽视其他传播途径的必要控制措施。 猴痘疫情“与气候的关系没有那么大”,根源在于猴痘传播能力不强,“传着过一段时间就会慢慢减少”。目前来看接种疫苗必要性不大,“即便打完疫苗也要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起效,等它起效之后疫情已经在减弱了,不过为了保护将来的特定人群,接种也可以”。 -
这届打工人,都梦想楼下有家东北十元管饱盒饭
东北盒饭的走红,本质上反映了当下消费群体的心声。很多地方的快餐不便宜,分量精致,对比东北盒饭的量大价低,更显得有点不划算了,尤其是在经历疫情后,在庞大的下沉群体中,人们更偏向于低价的消费。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东北盒饭是怎么走红的。 -
4天18名本土感染者,东北疫情为何频反弹?
吕某自述嗓子疼但没有发热,数天时间内在个体诊所输液4次。基层诊所接诊了有疑似症状的病人,却未采取任何上报动作,错失了尽早发现病例的可能。 处于此轮疫情中心的辽宁,此前疫苗接种进度明显落后,每百人接种剂次仅为16.7,远低于北京(127.6)和上海(82.5),也低于全国同期水平(23.6)。 -
盖茨基金会报告警示全球:新冠疫情致全球20年发展陷入停滞
受新冠疫情影响,几乎所有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都在倒退。全球极端贫困人口增加了7%,疫苗接种率正降至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结核和疟疾也可能卷土重来。 根据美国东北大学的模型,如果富裕国家购买了前20亿支疫苗,而不是按照全球人口比例分配的话,那么死于新冠肺炎的人数将几乎翻倍。 “新冠肺炎在世界的一个半球蔓延,另一个半球一点事儿都没有,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大家如何协同抗疫,尽早地在科学上有所突破,进行全球性的布局,群体免疫建立得越快,对传染病防控的效果就越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 -
疫情期间PM2.5下降,臭氧上升 ——“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空气污染
如同东北的秸秆焚烧,疫情期间传统排放活动并未像公众想象的那样“消失了”。 “如果这种(气象)条件发生在往年,没有近几年减排的努力,以及因疫情减少的污染排放,污染会更严重。”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 -
东北疫情缘何进入“加时赛” :家庭高聚集、医院没守住、流调难溯源
东北发生的多起疫情都因输入病例继而造成本土病例的聚集,甚至出现了跨省传播。“超级传播者”频现,1传40+、1传80+,这种情况即便是在疫情高流行期间的国内其他地区也极为罕见。 哈尔滨“1传80+”疫情、牡丹江院感事件中,院内感染是关键一环,失守的都是当地明星医院。“每家医院、每个接诊医生的水平不同,未必都能做到早识别,哪怕是明星医院。” 核酸检测能为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争取时间。“吉林舒兰的聚集性疫情提示我们,核酸检测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对重点人群做到应检尽检。”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21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