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户一线城市越来越容易:大城市与年轻人互相需要丨快评
理想的状态是在一个城市定居的人就拥有这个城市的市民身份,常住人口就是户籍人口,不应该有“人户分离”的问题。在一个城市长期工作、生活与纳税,理所当然具备这个城市的市民资格与权利,义务和权利理应对等。在这个意义上,城市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更是一个权利拓展问题。 年轻人固然向往大城市,其实大城市更需要年轻人。没有外部新鲜血液的持续注入,大城市的繁华是不可持续的。 -
如何应对“小区衰败”?学者王德福谈城市社区治理
一个强势人物出现,能够厘清利益关系,并且为小区奠定比较好的规则与制度,才能实现从混乱走向秩序的转型。这个强势人物也不会一直强势下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留下一笔制度化的遗产之后,后面这个小区就可以从“强人自治”进入到“常人自治”。 “人们首先要为自己附近的日常生活负起责任来,但是很遗憾的是,现在即使是在一线城市,业主自治也还很不成熟。” -
一线城市齐松限购,深圳现刚需“日光盘”
目前一线城市新政对新房市场和刚需的影响最为明显。 “如果一线城市稳定了,以一线城市为核心的三大都市圈楼市就稳定了,全国近一半的交易市场也就稳定了,这是止跌企稳的路径。” -
楼市新政“三箭齐发”,北上广深四天扫描
仅从周末两日数据来看,一线城市的楼盘带看数及成交量均有上升。 因城施策制定细则,除公积金外,其他政策在一线城市不一定能落地。 -
理想之城榜2023: 北上广深各领风骚,内陆“C8联盟”后来欲上
从区域上看,东部城市依然表现亮眼,武汉、郑州、昆明、贵阳等八座内陆省会城市排名提高,内陆“C8”联盟联手向“东部先行者”发起挑战;一线城市内部洗牌,在“理想值”的排序表上,上海首次超过北京。 “C8联盟”的进化,主要源于人口引力与市民待遇的突出表现。一方面,内陆省会城市满足人们“离家近、有钱赚、有生活”的主要需求,因其高性价比成为人口流动的“超择优点”;另一方面,省会(直辖市)医疗、教育、绿化等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能力较强、效率更高。 -
苏州:体验值比肩一线,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苏式美学”
根据南方周末研究院最新发布的57城公共空间体验榜单显示,苏州位居第五,仅次于四座一线城市。换句话即,在公共空间体验值上,苏州堪称“新一线”。 实打实的数据说明,至少在全国最重要的57座城市里,苏州无论是文化空间还是消费空间,其给人的体验值都是领先全国的。 城市公共空间的“苏式美学”究竟蕴藏着什么样的魔力? -
57城市民引力榜:省会城市为何成为人口流动的“超择优”之选?
市民引力得分最高的十座城市均是省会城市,分别是济南、郑州、南宁、拉萨、长春、成都、南昌、长沙、贵阳和西安。也就是说,在一线城市与县城之间,人口流动的增量部分更多倾向于省会城市为主的“超择优点”。 人们选择一座城市的核心出发点已经从过往单一的“有钱赚”发展为“离家近、有钱赚、有生活”。如何使三者达到动态平衡是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命题。 -
57城生活舒适度榜:江浙多出宜居城市,崖厦杭住房压力超一线
-
宜商之城榜2023:“西三角经济圈”构想重现,一线城市“宜商值”竞争激烈
数据要素将成为营商环境改革的关键要素。数据赋能不应局限于提高政务服务的便利化,更需要在数据辅助决策、数据赋能企业经营业务,以及数据流动、交易规范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中国生产力的短板之一仍是生产性服务不足,而生活性服务比重虚高。 (本文首发于2024年2月22日《南方周末》) -
一线城市房市还会重新火热么?丨开年十大猜⑩
参考答案:不会 (本文首发于2023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