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没答完就交卷,COP16的成果与遗憾
“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死循环,没有资金支持的发展中国家交不出保护计划、难以配合监测,而发达国家希望先解决计划和监测问题再出资。” 同为1992年通过的公约,守护自然和气候的承诺总是像促销商品一样被捆绑在一起讨论,但相较于更热门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讨论显得薄弱。 -
全球共议保护自然,但钱难谈拢?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6的谈判重点,就是让各国拿出行动计划和资金,但议程过半,计划和钱都远未落实。 -
15亿元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启动,以无偿援助为主
在2021年10月于昆明举办的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届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主席国中国承诺,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
谈判代表离场,僵局如何破丨COP15日志③
谈判代表离场在气候变化等COP(缔约方大会)的谈判中并不少见,但在CBD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谈判中发生不多。 12月16日将启动部长级的高级别会议,是否会解决核心争议,重新加速整个大会进程,需要高度关注。 -
各缔约方立场碰撞丨COP15日志②
欧盟发言中首先要求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为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俄罗斯反驳称不要打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政治化的潘多拉魔盒。 非洲集团要求成立新的生物多样性基金,每年拿出1亿美元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
开幕式原住民“抢镜”丨COP15日志①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2年12月7日至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大会期间,南方周末特邀观察员将更新谈判最新进展,记录现场鲜活画面,以飨读者。12月6日,COP15举办开幕式,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项目主任彭奎带来现场直击。 -
COP15前最重要磋商进展缓慢,国际期待各方力挽狂澜
OEWG-5在部分目标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有一些原来建议的量化指标被取消或保持待定。目前仅有一条关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条款基本达成一致,其余条款仍保留若干“括号”。 在各方无法凝聚共识时,一种可能性是从根源改变谈判的方法,由大会主席国推出一版“主席国案文”,自上而下推动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种可能性,即各缔约方出台一个原则性的“框架”,把一些暂时无法谈拢的细则留到之后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再去谈判。 -
倒计时10天,COP15第二阶段会议如何化解分歧?
《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了三大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公正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如何把握和体现这三大目标的平衡,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和努力。 中方作为主席国,已组织召开了38次COP15的主席团会议。“从会议的频次来看,特别是主席团会议的频次来看,这在环境领域多边谈判进程中也是不多见的,推动协调的力度是很大的。” -
03:45
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崔书红解读COP15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2022年12月初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第一阶段会议已于2021年10月在昆明举行。中国仍然是本次大会的主席国,将协调各方,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表示,制定一个兼具雄心、务实、平衡和可达的框架,难度很大,呼吁世界各国能汲取过去十年人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求同存异,相向而行。 -
从昆明调整至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第二阶段会议易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