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理指引严防“基因编辑婴儿”,六年反思带来哪些改变
《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对生殖细胞、受精卵或人胚进行基因组编辑研究时,严禁将编辑后的生殖细胞、受精卵或人胚用于妊娠及生育。 “伦理先行”的治理意见,打破了以往科学研究“先做后管”的常态,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伦理风险的重视。 “目前法律明确后的要求,也是此前科研工作者的共识,并没有超出认知理念。” -
2万元冷冻20年“救命种子”, 自存脐带血是不是“智商税”
除官方血库开展的自存脐带血项目服务之外,还有大量资质欠缺的所谓“细胞科技公司”“综合细胞库”涌入市场,推出脐带血、胎盘、脐带存储等一系列服务,号称提取出的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可以用于疾病治疗,还可用于美容、抗衰老等领域。 “如果仅冻存又不利用,那是最大的浪费。对个体家庭来说浪费钱,对国家来说浪费了脐血库的冷冻存储资源。”不少血库工作人员在宣传脐带血的作用时,更加侧重于强调自存脐带血的优点,却很少提及捐赠脐带血的流程。 由于目前自体存储脐带血的入库标准较低,哪怕采集的血量很少也可存储,而且所有放弃继续冻存的脐带血会直接废弃,而不是进入公共血库,未来应考虑更优化的利用方式。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日《南方周末》) -
一次抽血,检测更多疾病丨科创要闻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罗氏Elecsys淀粉样蛋白血液诊断产品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加拿大研究团队通过血液测试,就可了解患者体内癌细胞的特征和变化。 全球首款直接注入大脑的基因疗法Upstaza™获得欧盟委员会的上市许可;针对一种罕见遗传性眼科疾病的一次性注射基因疗法Lumevoq,有71.0%的参与者视力得到持续改善。 UK Biobank(英国生物库)测定了15万名参与者的全基因组序列,成为迄今最大规模的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亚马逊进军线下医疗,让人有些小激动啊! -
干细胞美容“超速狂奔”:有钱人的智商税?
“目前没有任何一款用于美容注射的干细胞产品获得国家批准,食品、化妆品中更不可能存在活的干细胞。如果在市场上看到100种干细胞相关的产品,那这100种都不是真正的干细胞产品,肯定也是没有经过审批的。” “干细胞”抗衰产品由可望而不可即的富豪天价续命“秘法”,延伸出以“干细胞”为卖点的美容针、化妆品甚至保健食品,同时在二线城市一些不具备医疗资质的生活美容院或私人工作室走俏。 对于健康人群,并不建议通过回输干细胞来提升抵抗力或抗衰老——既无明确受益,还额外增加风险。“只通过一次两次的干细胞治疗,到底能起到多少作用,缺乏具体的生物标记物,因此很难量化评估。” (本文首发于2021年6月3日《南方周末》) -
三甲医生痛批同行“蓄意诱骗”:抗肿瘤治疗缘何“人财两空”?
陆巍的临床医疗工作已暂停并接受调查,新华医院表示“一旦有结果会向公众告知”。南方周末记者从知情者处获悉,张煜医生的工作未受影响,但被要求不得对外发声。 在细胞免疫治疗领域,通过医生导流至院外治疗的情况并不少见。每介绍一位患者,医生都能获得相应返点。有医疗界人士怀疑陆巍的出发点,“如果不是NK治疗那么高的回扣,他或许不会给患者推荐这些疗法”。 “肿瘤治疗非常复杂,不能说花钱多了就是过度治疗。”马军强调,细胞免疫治疗不能因噎废食,要保护医院和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
央视时隔14年再次播放日本动画片
2021年,很多人离开了我们。赵英俊、吴孟达相继因肝癌去世,知名音乐人唐奕聪3月2日在家中昏迷不醒,经抢救无效去世……他们的离开令人唏嘘,也在网络上再度掀起“趁早养生”的浪潮。 -
9.4分超人气动漫回归!连细胞都成了社畜?
-
“酸碱论”魔幻江湖二十年:美国“大师”天价受罚,中国呢?
2000年3月,罗伯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到中国。“这里的人们都很尊敬我,这可比在美国强多了。对方还挽留我,希望我在北京的这家医院工作。” 正是在这次研讨会上,梁双林结识了央视《健康之路》栏目工作人员,此后四上节目,一炮走红。“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国内公众自此注意起了“酸性体质”论。 2005年左右,农夫山泉将pH值概念引入水市场竞争,引发了“水战”。到了2016年,一则题为《浙医二院用小苏打快速“饿死”肝癌细胞》的新闻,“酸碱体质”论再次成为各行业的宣传噱头。 2010年央视“3·15”晚会上,“酸碱体质”谎言泡沫终于被戳破。原卫生部在公告中也称,一些水质处理器生产经营单位大肆宣传具有各种保健功能,是欺骗、坑害消费者。 -
癌症免疫疗法:监管停滞,业务疯狂
一项从未得到任何官方有效性和安全性认可的癌症免疫细胞疗法,却几乎在全国的三甲医院遍地开花,每次收费动辄数万元。卫计委称,这项审批工作是停滞的。而食药总局答复,早已不归该局管理。而在美国,这项技术早已更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