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不好,可能是一种障碍?
一些中小学生智力正常,教育资源也不匮乏,但数学却明显落后。他们与粗心大意、“鸡娃”与否并无关系。 “很多家长理解的学习困难,可能不是医学意义上的学习困难。医学意义上的学习困难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的对象目前包括四类:数感差,基本计数困难;记住规则和公式困难;掌握数学概念、复杂的数学问题困难;几何、图形和表格理解困难。 -
“哈佛博士为富豪子弟做家教”:鸡娃的本质仍是教育投资 | 快评
贯穿全书的一个线索,就是近百年前菲茨杰拉德的那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意在以她的教学经验与这部经典小说呼应,论证“金钱可以让生命变得耀眼、迷人、鲜活,却最终让年轻人陷入孤独与无爱”以及背后有关“阶层固化”“自由发展”的左翼叙事。但细审全书可知,作者的很多结论颇有可商榷之处。其实,只消将“富豪鸡娃”简单视为一项智力投资,就大可以平常心对待这种现象。 -
01:5
你还记得 “哈佛女孩刘亦婷”吗?
最近,一篇名为《哈佛女孩成为美国普通中产,这场持续25年的鸡娃骗局碎了》的热文上了热搜。这篇刷屏的文章,令许多人又想起了“被哈佛女孩刘亦婷支配”的日子。 -
“哈佛女孩刘亦婷”再上热搜:神话早已褪色,何必强作反差 | 快评
刘母的现身说法与媒体的宣传包装造就了一个神话,从一开始就给这个故事的结局打造了过高的预期。总体而言,这个故事本就是一个“无限拔高预期”“过度美化包装”的故事,也在二十多年时间的淘洗之下逐渐褪色,回归了其本来应有的位置。称之为“鸡娃骗局碎了”,本来就是不成立的。 -
教育部发文禁止“带病上课”:学校与老师及家长均守土有责 | 快评
家长也应该负起监护人的责任,把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与福祉放在第一位。不少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拼命往孩子身上压,明知自己的孩子已经出现发热等症状了,让孩子带病或吃退烧药后去学校,就为了不落下功课。如此鸡娃,实在不可取。 -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颁布:严管校外培训,能否压缩外力鸡娃的空间?丨快评
这部办法是非常严厉的,要管与处罚的“违法校外培训”,所涉主体不仅包括机构(且对机构的认定标准从严),还囊括了自然人。理论上,大学生做家教也会被管。 -
打开对“鸡娃”的多层次认知丨记者手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鸡娃不如鸡自己”:人到中年,她们为何赴港读硕
刘雅茜表示,自己是211本科,丈夫是985硕士,“第一学历像一个人的基因一样,是没法改变的。我们没法接受孩子未来去上大专或者三本”。 “河南考生太多,我们确实卷不动。即便他最后考到六百多分,也只能上个非常普通的211,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这种增长与香港的人才引进政策密切相关。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区政府在招揽人才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将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逗留期限由一年延至两年,为期两年。 -
王食欲VS永爱,肯定“鸡娃”的女儿与后悔“鸡娃”的妈妈
到底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学者调查美国“鸡娃”:“要赢”如何成为童年生活的核心
她没参加过任何运动队,没学过国际象棋,甚至在中学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竞赛。而这些,恰恰都是大学招生时会看重的条件。 “父母最终看重的,是为孩子保留一个未来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