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2
正式被确诊为浣碧火了,“甄学”为什么还没过时?
近来,有网友用电视剧《甄嬛传》里的人物和剧情玩梗,调侃自己总是看不惯别人,所以正式被确诊为浣碧。这个话题一出现,就引发大量“甄学家”开始用角色台词进行接龙。距离《甄嬛传》已经被盘十一年,为什么网友还乐此不疲为“甄学”造势? -
“终究是被哥哥嫌弃了”:为什么当代女孩开始学林黛玉说话?
相对于愤懑、抱怨和沮丧,这些幽默的、反讽的,甚或是玩梗的方式,其实是更乐观的消解生活烦闷的方式。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年轻人为何热衷于玩梗。 -
活在内卷与重生之间:2022新传考研众生相
辅导机构负责人黄宗楚记得,她的学生里,就有过去学习化工,乃至电焊的。她猜测,许多跨考者大约都是试图逃离过去某些狭窄乃至于厌恶的就业市场,试图在一个交汇点处重构人生。 2021年8月底,傅遥香在一家专注北大新传考研的辅导机构报了课程。她算入局晚的,同一届的考研,早在3月就有读书班,暑期又有集训班,再到后面还有押题班,每一期大约都要花销两三千元。 “刘海龙来了也要调剂。”新传考研国家线出分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收到了这份“指名道姓”的玩梗图。 -
反思“无梗不能言”:警惕意义的塌缩、泛化与隔离,正在让精神变得贫乏
当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已经无法不借助玩梗互相沟通时,严肃的思考、表达、阅读和写作就会自然成为少数人的“超能力”,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技术平权”实际上并未带来真正的话语权平等,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的能力和权力最终回到了少数人手中,而只会排泄式玩梗、抖机灵的多数人则只能受其摆布,当这些“无梗而不能言”的人彼此交谈时,他们似乎在说什么,又似乎不在说什么,似乎说了什么,似乎又什么也没说,彼此之间只有沾沾自喜的虚荣和无尽的语义虚空。希望这一天永不到来。 -
制造“窃格瓦拉”:一个盗窃惯犯背后的网络精神世界
“不可能打工”的周立齐来自每一个家人都需要打工的农村家庭。出狱后,他一直在老家务农,种些苦瓜和豆角,还养些鸡鹅。种地无甚收入。 up主小猪菌菌最初只是“纯粹玩梗”,但后来注意到有很多小学生也参与讨论,他开始反思——如果小学生看到这样的视频,会不会真的把窃格瓦拉当偶像了呢? 有一个自称是周立齐表哥的人找到西单男孩贾浩轩,说他说话的神态很像周立齐,有没有想过模仿?贾浩轩把抖音名改成了“周某人”。他们开始盘算着模仿周立齐来直播“搞电瓶”。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11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