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破冰到常态:“审计风暴”二十年
不同时期,审计重点不同,有些内容已成为历史。 关于“三公”经费,2007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只用了103个字。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定、执行,2013年度报告史无前例地用了1244个字。 2018年,审计工作报告开篇的称呼,也由此前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调整为“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
财政部新规背后:土地出让收入虚增,“三公”经费多地上升
个别地方甚至已经形成摘牌土地—缴纳土地出让金—闲置土地—政府无偿收回土地的循环,“财政收入严重虚增,土地利用极为随意,影响十分恶劣”。 2021年,17个地区省(市)本级的“三公”经费决算费用同比上升。 -
一图读懂:今年哪些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减了,哪些又增了
4月2日,102个中央部门预算和中国人民银行费用预算公布。南都记者统计发现,在中央财政要求开源节流的背景下,超七成部门“三公”经费进一步“瘦身”:有76个部门“三公”预算比去年预算数减少,10个部门增加,1个部门持平。 -
“国家账本”提前晒,有啥新变化?
4月2日,102个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向社会公开了“国家账本”。“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的提法正在一一兑现,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一般性支出压减 5%以上、‘三公’经费再压减3%左右”的要求,不少部门主动加码,在当好“铁公鸡”之余也打好了“铁算盘”。 -
大数据何以成监督利器?
8月7日,贵州省龙里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冯金霞打开县“三公”经费监督系统,输入密码,全县88个部门和单位公务消费情况便一目了然地呈现在面前。 -
去年中央"三公"经费支出43.6亿元 公车支出大幅减少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3.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 -
北京98部门晒“三公”:总额7.54亿
3月17日,北京市98个市级部门陆续公布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2014年预算。据统计,98个部门今年三公经费总额为7.54亿元,比上年总体减少4900万元。今年有多个部门规划预算用于防治雾霾,仅人工消减雾霾项目就投入2000万元。 -
调查一下公务员工资
随着“八项规定”的落实、“三公”经费的严格管理、津补贴发放的规范,“阳光工资”的目标已经实现。作为公务员,期盼着早日实现工资调查制度,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分配是否合理,是涨是降,用调查数据来说话才最有说服力。 -
政府紧日子必须“紧人”
三公经费总量虽然大,但只占了整个行政经费支出的一成,大头还是给公职人员开的薪水福利和办公经费。时下,有些地方政府,一方面喊穷,什么工资发不出、办公经费无着落,另一方面机构精简一届一届往下拖,谁也不愿落骂名。 -
2012年中央三公经费合计74.25亿元
2012年,中央部门三公支出合计74.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比2011年的决算数(93.64亿元)减少了接近20亿元。不过,审计长刘家义指出,一些部门存在转嫁费用的问题。例如,审计署审计的45个中央部门中,审计发现转嫁给其他单位出国费用550.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