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开拓者乐黛云:“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
“也许我在未来十年,会开始写写我的‘负面人生’吧。”2021年5月9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特地主办的乐黛云新书研读会上,这位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奠基人、北大中文系教授曾朗声宣告,未来她的个人书写或许会触碰到回忆里最真切的部分。这位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学者,在人生的后半程始终怀揣着“未完成感”。 当时在座听众的期待,在2024年7月27日凌晨画上了一个句号。就在巴黎奥运会拉开帷幕的同一个清晨,乐黛云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在对乐黛云的生平介绍里,最常提到的莫过于她是1970年代北大恢复招收留学生后第一批教留学生“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师之一,且在开拓比较文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推动“跨文化对话”上成就斐然,与学者汤一介伉俪情深。而她对“欧洲中心论”“东风压倒西风”和“东方中心主义”的批评,“革命青年”的经历,学术思想的转折,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对新知的求索,以及不沉湎于苦难亦不掩藏傲骨的个性,外界知之不多。 不过,乐黛云的许多学生和友人都深受她的感召:“历史的回忆当然重要。但她不会陷在其中,她身上有一股力量。”对今天的很多背负生活压力、习惯向内收缩的年轻人来说,乐黛云的乐观和坚韧太宝贵。 与我们采访她的2021年相比,当前的世界局势越发波谲云诡。能够看到东西方思想各自的根源和光亮所在,并极力促成相互对话,更是这个时代值得珍存的价值取向。 “与时俱进,但绝不随风起舞”,这是晚年乐黛云的自我评价。她“能将真实的生命经验纵身入时代的洪流,在这一试金石上检视自身成色,留下此在的痕迹”,这也是我们重发此文纪念她的原因。 本文原发表于2021年6月。 -
“三治”十年:已扩散的经验和被挤压的空间
“三治”是“自治、法治、德治”的简称,“三治融合”的探索目前已进入深水区。 村社书记专职化后,“习惯于依靠行政力量解决问题”,村民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治空间受到挤压。 -
贾樟柯谈科幻:希望我们是对未来有想象的民族
“想象力不一定产生一种真正的‘力量’,但它是一种习惯,一个人不需要‘有力’,但只要爱想就足够了。” (本文首发于2022年8月4日《南方周末》) -
林沛理:大学里没有教的书
只要是学校没有教的,就会有好为人师的人越俎代庖,发而为书。 -
“现在还是不是乡土社会?”——赵旭东谈费孝通的思想遗产
中国的城市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城市,它的逻辑还是乡村,思考方式、制度、结构没有改变,关系都是连带的,这个跟那个有关系,比如这个厂长是那个厂长的哥哥。城市中家族的概念当然衰落了,但是大家内心之中还是有家族的观念,坐下来总要攀攀亲,你是我的什么、你是谁介绍来的、称兄道弟,这也是家族关系。它也有它的效率,在处理一些具体事情的时候,通过家族的力量、亲戚的力量,会更可靠、更习惯。 -
线下可能更便宜,你却仍刷着手机买买买
我近期在某线下商超购买了一个进口电饭煲,1999元,比几大主流电商平台的活动折后价还低300~400元,其中的成本利润账,只有卖家最清楚。但对已经根深蒂固养成线上购物习惯的网购一族而言,这种反向价格差已经很难被他们发现——这就是“路径依赖”的力量。 -
美国为何升级“蛙跳战术”进行夺岛演习?
整体对比实力的下降,和在全球实现绝对管治权范围的缩小,让习惯了当世界警察的美国愈发迫切希望打压潜在的挑战力量。 -
【落脚城市】在广州疾走
在这里有许多风景,只是你我都来不及驻足,似乎总有一种力量推着你匆匆地赶往下一个十字路口。我正习惯着这种力量,让我有更多的可能去追赶这个快速前行的城市疾走的脚步,也更害怕停下来的时光,因为不知道会落后多远多远。 -
【封面专题 投资骑士】宋安澜 三人成虎 (从65693复制)
"宋安澜是职业VC,他习惯于对创业者和项目进行细致入微的判断和审视,直白说,要从他手里拿到钱并非易事。作为软银中国的主管合资人,他亦把自己的份量降到最低,三人成虎,他相信团队的力量。" -
宋安澜:三人成虎
宋安澜是职业VC,他习惯于对创业者和项目进行细致入微的判断和审视,直白说,要从他手里拿到钱并非易事。作为软银中国的主管合资人,他亦把自己的份量降到最低,三人成虎,他相信团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