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加斯·略萨去世:“写作是一种对抗不快乐的方式”
当地时间2025年4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在秘鲁利马逝世,享年89岁。巴尔加斯·略萨拥有秘鲁和西班牙双重国籍,代表作有《绿房子》《酒吧长谈》《公羊的节日》和《世界末日之战》等。201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官方对其创作中“对权力结构制图学般的细腻剖析与他对个体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尖锐刻画”给予肯定。 2011年6月12日,巴尔加斯·略萨抵达中国,开始为期9天的中国行。14日,他在上海的演讲中说,文学不是消遣,而是文明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人类发展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的学习中,文学应该是非常基本的,它对于人才的培养、公民的培养来说很重要,因为它有一种批判的精神。” 2011年,《南方人物周刊》报道了巴尔加斯·略萨的中国行和他的文学生涯,现重发此文,以示纪念。又是一年燕归来丨逝者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当救援队救不出活人的时候,就要帮逝者落叶归根”
给生者以安慰,也是救援的一部分。 外界往往视营救出幸存者为救援队最大的成绩,各方都备受鼓舞。但搜救进入后半程,有些连续作业的救援队,主要是在清理遗体。“当救援队救不出活人的时候,就要让逝者落叶归根。”筱田正浩:在翻涌的“新浪潮”中,走出自己的路丨逝者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流浪纽约
在纽约,你可以完全隐藏自己。但这也意味着,没人在乎你是谁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穿过毛乌素沙地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混沌少年时》:看似正常的社会环境,为何会催生暴行?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我比较担忧人文学科在科技面前的溃败”
“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都能感到互联网对城市空间的冲击。”科幻作家、城市规划师顾适说,“城市空间的活力在降低,许多活动可以通过线上解决。而接下来,我们要应对更严重的一轮取代——虚拟对现实的取代,和非人对人的取代。当这个威胁性太大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将想象力放在当下,只有通过科幻的方法才能打开我们现在所处的当下”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以色列和土耳其的叙利亚博弈丨刊中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欧洲人开始吃虫子,虫食能否颠覆传统饮食格局?
“(以前)如果他们在厨房发现一只虫子,会关闭你的餐馆;现在他们却想把虫子放到你的餐盘里!真是荒唐啊!!!”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