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版的话 | 我们欠教育一笔账
今天,我们在《南方周末》上推出月均一期的“教育”版,和您共同关注这个牵动中国千家万户的话题。教师在顶刊发读者来信成“零的突破”:“类似情况大学里不在少数”
学科在“双一流”评估时都要填代表性科研成果,在顶尖期刊发文是其中重要一项。而在统计发文成果时,很多学校并未区分研究型文章和这种读者来信的区别,行政人员通常缺乏专业判断力,往往将国际期刊发文量作为简单量化指标。中央批准:马琰铭任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北京中考取消“小四门”:减负背后的选拔逻辑
此前,文科综合优势好的学生在中考也能脱颖而出,但现在就不太可能了——现在更倾向于选拔理科特别好的学生。“那些数学和物理差的学生也只能硬着头皮学,因为别无选择。” 很多学生在初二下学期将地理和生物考到高分,就无需再备考小四门里的历史和化学。而不考,就意味着不学。陈志文强调,这对科技人才培养带来很大隐患,只是现在还没显现出后果。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非升即走”的重点不是“走”,而是“留”
在这个新的时代,我认为“文科之用”在于服务国家和时代之需,更在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我在文科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做有气象的人文社会科学学问”。 在QS、US News等主观声誉评价占比较高的国际排名中,中大仍不太靠前,也比较缺乏在国际上特别有影响力的学者。今后一个时期,中大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就是从扩大规模过渡到提升质量,摆脱别人眼中“大而不强”的印象。厦门大学书记张荣:综合性大学如何打好“特色突围战”?
综合性大学想发展好工科,应尽可能避免全面铺开和同质化竞争,要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打好“特色突围战”。通过重构学科生态、对接产业需求,推动综合性大学的工科从“支撑性学科”向“引领性学科”跃升。 对于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引进的陶华冰博士,学校立项2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他聚焦真问题展开研究。在最开始的四年,陶华冰并没有特别突出的科研产出,但经评估,他的技术路线科学合理,科研方法严谨规范。因此,学校持续给予他相关支持。2024年,他研发的质子交换膜制氢电解槽取得突破性进展,获批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希望将来有民办高校的“双一流”
全国约有800所民办高校,1000万名在校学生,但这些学校办学质量良莠不齐,差异较大。其中有部分学校对传统发展路径依赖严重,还在走粗放式发展道路,未来生源下降时,这些学校就会面临较大挑战。 在这些国家标准中表现突出的民办学校,应借鉴国家“双一流”(或是“211”工程与“985”工程)高校建设的相关做法,有计划有重点地支持办好一批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强化理工农医不能以牺牲文科为代价丨两会圆桌
人工智能只是凸显了文科固有的问题。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人文社科会走向衰落,只是文科的发展模式需要调整,不能再固步自封。福耀科技大学获批成立,首设车辆工程等4个专业
“双一流”扩容,怎样做加法?丨两会圆桌
我仍然不太赞成将地域、人口等因素简单地或者说过紧地与“双一流”设置捆绑在一起。“双一流”建设主要是国家层面的布局,主要判断标准是,看能不能更快地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但公平性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