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中国】技术争论十年未定 PM2.5监测迷雾重重

为何美国大使馆空气监测会被业界演绎为一个阴谋论?为何环保部要兴师动众进行多个PM2.5监测仪比对试验?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是,一个绵延十年的空气监测技术路线之争。

责任编辑:曹海东 实习生 王静怡 张馨苑 赵振江

为何美国大使馆空气监测会被业界演绎为一个阴谋论?为何环保部要兴师动众进行多个PM2.5监测仪比对试验?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是,一个绵延十年的空气监测技术路线之争。

PM2.5监测虽在加速,但其技术之争依旧玄机重重,令人难窥真面。 (CFP/图)

PM2.5监测再曝争议

这是空气监测行业最新流传的一个“阴谋论”:

美国大使馆PM2.5监测数据因浓度无法折算成空气质量指数,屡屡“爆表”,正是采取了不同于中国国内主流监测仪器的技术路线——β射线衰减法(以下简称β射线法),中国PM2.5监测被“暗算了”。

和PM2.5这一专业术语一夜走红一样,“阴谋论”迅速被各大传播渠道复制、放大,PM2.5监测之争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争议焦点在于PM2.5监测仪采用的两种不同技术路线——β射线法和微量震荡天平法(以下简称震荡天平法)

目前,PM2.5质量浓度的测量可通过手工称重法(也称标准法,天平称重法)和自动监测仪进行测量,其中自动监测仪的测量原理主要有β射线法、震荡天平法等。

简单来说,手工称重法是在空气监测中用滤膜收集颗粒物进行称量检验其浓度,震荡天平法用颗粒物重量的变化而引起的震荡频率来反映颗粒物的浓度,β射线法是通过颗粒物对β射线能量的吸收来反映颗粒物的浓度。

此次争议直指,采用β射线法技术监测数据比震荡天平法的更精确。过去,中国PM2.5监测市场以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回复

2012-03-10

有人会酒精过敏,有人会花粉过敏,我的朋友们发明了个词是‘北京过敏’。”安雪峰说。有一次,他在洛杉矶,全美空气最差的城市,当天正好附近的森林发生火灾,“我查一查数值,空气污染指标放在北京依然可以达到优。”

回复

2012-03-09

就怕这篇文章入不了二道公知喷子的法眼。因为人人都看得懂,公知没法装逼,显得众人皆醉他独醒。正反都有,这样公知就没有偏激悲愤的可喷点。更重要的是报道比较严谨,这样公知忽悠起来就不那么得力,不能夹带私货。

2012-03-09

南周这篇写的水平就高多了。读起来感觉故事清晰,读者读的懂。深入报道,满足读者探求心理。说理严谨,感觉超出了以前的娱乐式报道。

回复

2012-03-09

南周这篇写的水平就高多了。读起来感觉故事清晰,读者读的懂。深入报道,满足读者探求心理。说理严谨,感觉超出了以前的娱乐式报道。

回复

2012-03-09

这个算爆表吗?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买过12台FDMS模块,但由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故障频发,后来也都拆掉了。”

回复

2012-03-09

管他黑猫白猫 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回复

2012-03-09

管他黑猫白猫 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回复

2012-03-09

已阅

回复

2012-03-09

,,,,,,

回复

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