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君王论】Web 2.0政治家
新一波媒体革命中,懂得掌握互联网沟通窍门的人,将在激烈的政治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赢家,就像奥巴马。
上周六,总理温家宝首次通过互联网与各地网友进行对话,话题包罗万象,涉及经济、民生以至反贪腐。网友反响热烈,活动还没有正式开始,便已有50万条提问,来自内地、港澳台以至日本等地区。两个多小时的交流过程中,温总理共亲自回答了29 个问题,还在节目中透露,自己每天都会上网半小时至一小时,这次没有准备任何草稿,完全是现场实时答问。
将互联网用于政治沟通,已经是当今世界政坛的新趋势。
德国总理默克尔是世界上第一位开设视频分享网站的政府首脑。在2006年德国举办世界杯期间,她更在此大谈世界杯,赢得了超高的点击率,为自己平添人气。在她这个博客里,不但记录了演讲、访问等等“例行公事”,还有大量的生活照,营造软性一面的形象。此外特地开辟了儿童专区,用简单的文字加上卡通图片,对“总理”、“大选”等基本政治名词作解释。默克尔还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卡通形象来吸引小朋友注意。这个卡通公仔身穿套装,双臂张开,面带微笑,显得非常亲切。
俄罗斯总理普京也于去年10月31日开设了个人网站,但没有默克尔这么花哨,内容主要是他的发言、声明以及媒体报道。网民可以通过网站给普京发电子邮件提问,并将得到有关人士的回答。其实早在当总统期间,普京已多次在网上回答提问,正是在他的带动之下,俄罗斯一众高官也纷纷面向网民,接受提问,作出和履行承诺。
即使是出了名保守的英女王,在2007年底,也开始通过网站YouTube发表圣诞文告,展现其亲民风格,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可以收到她的圣诞祝福。当时女王已年届81岁,而且一直给人古板印象。原来她也并不是那么抗拒新科技,不但有自己的电邮地址,2005年起还有了一部自己的iPod。当时她本人对这个新安排也显得非常热忱,批准发布珍贵档案录像片段,展现皇室历史性纪念时刻。在今年年初,她还与Google合作,全力更新她12年前所建立的个人网站。
但要说真正的“Web 2.0政治家”,当然首推新鲜出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的竞选阵营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时代的竞选技巧和筹款方式,全力发动网民投入大选。在大选前夕他成功筹到6.4亿美金,其中87%是通过网络募得的小额捐款,创下网络政治捐款的纪录。在大选期间奥巴马建立了个人网站,并与选民全面接触,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还在年轻人的时尚潮流网站如Facebook、MySpace、YouTube等主动出击,拉近自己与年轻人的距离。有人估计,奥巴马竞选中投放在互联网上的政治广告支出,占到了去年美国相关数字的50%。结果大选揭晓,18至29岁的选民中有66%投票给奥巴马,收效显著。
当选之后奥巴马也没有丝毫松懈,每周都利用白宫的网页向国民发表视频谈话,另外又成立了官方网页,介绍白宫振兴经济方案中的种种措施及最新进度,增加透明度,当然,这也是在争取民众对方案的支持。
Dick Morris在其《Power Plays: Win or Lose——How History's Great Political Leaders Play the Game》一书中曾分析,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媒体涌现。一个政治人物如果能够掌握一个新媒体的特性,并运用得得心应手,往往会成为划时代的政治领袖。例如:
富兰克林通过经营一份报纸来让自己的政见深入民众;林肯则把自己的政见通过投稿到报章来发表;罗斯福通过电台广播的“炉边闲话”闻名遐迩;肯尼迪则选择了亮相电视,甚至参加了史上第一次总统选举电视辩论;里根是把他的演员天分、幽默感和阳光性格,带入政治舞台和荧光幕,从而赢得“伟大的沟通者”之美名,把“视频总统”的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克林顿则是在大选前,破天荒在电视上一口气播足16个月政治广告。
我们举例分析:罗斯福拥有温柔、浑厚而充满磁性的声音,所以他便扬长补短,选择了电台广播宣扬自己的政见,这便是一连30集的“炉边闲话”,当时很多美国人甚至不知道他们的总统下半身是残废的!
到肯尼迪那个年代,电视出现了。他明白自己要做的,不是在电视上一股脑儿硬推销自己的政见以及言论,否则他大可以投稿到报纸;他是要通过荧屏来贩卖自己的风采和魅力。
到了今天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势必成为21世纪媒体革命的新主角。而新一波媒体革命中,懂得掌握互联网沟通窍门的人,将在激烈的政治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赢家,就像奥巴马。
加拿大著名传媒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体即语言。”每种媒体都有其特质,从政者不能把自己的语言和信息不加区分、不问情由地强加到某种媒体上,而要对各种媒体的特性多加揣摩,进行配合发挥。这当中大有学问,容我以后在这个专栏仔细分析。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