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亿元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启动,以无偿援助为主
在2021年10月于昆明举办的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届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主席国中国承诺,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
COP16的意义为何不输COP15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倒计时五个月,在COP16之前,各国需要根据《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长期目标和具体行动目标,修订或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据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项目主任彭奎观察,目前全球提交计划的国家还不超过10个,甚至连主席国哥伦比亚都还未提交。 -
蒙特利尔15小时:全球生物多样性“新框架”诞生记
先在资金问题上突破,铺就为会谈兜底的地板,再上调保护目标力度,使地板成为撬板——这一谈判策略事后证明是解锁COP15成果的关键。 在官方闭幕时间前完成会议重点议题谈判,在环境外交史上实属罕见。 作为主席国的中国,没有强加中国元素,而是扮演诚恳搭桥人的角色,用娴熟的程序设计包容和调和了各方的分歧。 -
专题
聚焦COP15
-
“世界杯决赛有输赢,而达成框架,全球都是赢家” 丨COP15日志④
在过去两天的部长级会议中,谈判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GBF(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总目标、分项目标、DSI(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和NBSAP(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在内的条款多数已经达成一致,括号大大减少。 在生物多样性投融资方面,是否承诺明确的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执行GBF,是否在GEF(全球环境基金)机制外建立新的生物多样性基金均分歧较大。 -
谈判代表离场,僵局如何破丨COP15日志③
谈判代表离场在气候变化等COP(缔约方大会)的谈判中并不少见,但在CBD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谈判中发生不多。 12月16日将启动部长级的高级别会议,是否会解决核心争议,重新加速整个大会进程,需要高度关注。 -
各缔约方立场碰撞丨COP15日志②
欧盟发言中首先要求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行为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俄罗斯反驳称不要打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政治化的潘多拉魔盒。 非洲集团要求成立新的生物多样性基金,每年拿出1亿美元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
开幕式原住民“抢镜”丨COP15日志①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2年12月7日至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大会期间,南方周末特邀观察员将更新谈判最新进展,记录现场鲜活画面,以飨读者。12月6日,COP15举办开幕式,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项目主任彭奎带来现场直击。 -
COP15前最重要磋商进展缓慢,国际期待各方力挽狂澜
OEWG-5在部分目标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有一些原来建议的量化指标被取消或保持待定。目前仅有一条关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条款基本达成一致,其余条款仍保留若干“括号”。 在各方无法凝聚共识时,一种可能性是从根源改变谈判的方法,由大会主席国推出一版“主席国案文”,自上而下推动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另一种可能性,即各缔约方出台一个原则性的“框架”,把一些暂时无法谈拢的细则留到之后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再去谈判。 -
倒计时10天,COP15第二阶段会议如何化解分歧?
《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了三大目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公正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如何把握和体现这三大目标的平衡,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和努力。 中方作为主席国,已组织召开了38次COP15的主席团会议。“从会议的频次来看,特别是主席团会议的频次来看,这在环境领域多边谈判进程中也是不多见的,推动协调的力度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