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万亿”出台:债务置换已有四轮,此次有何不同?
10万亿元中,6万亿元是新增的债务限额,其余4万亿元是在原有的债务限额内安排。 半个多月来,多地政府及城投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希望能抓住这一轮政策机遇。 蓝佛安介绍,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我们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 -
31万亿元保险资金,入市增量空间有多大?
纵向研究保险资金近10年配置情况发现,固定收益类资产一直是保险资金的重仓配置。但2024年险资入市增量资金高达三千多亿。 理论数值尚有4万亿元增量入市空间,但受制于多重因素,实操中难以企及这一上限。 受限于绩效考核机制、会计核算和偿付能力等等诸多因素,内地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还面临技术性障碍,难以实现“长钱长投”。 香港险资投资配置灵活度更高,配置资产范围更广。 -
五部门出楼市“组合拳”,4万亿挺“白名单”项目
预计到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增加到4万亿元。要将所有房地产合格项目都争取纳入“白名单”,应进尽进、应贷尽贷。 “止跌回稳”是此次五部门新闻发布会的要义。 -
住建部:年底前,“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
-
4万亿元存款“大搬家”,拥挤的理财市场面临资产荒
2024年4月份,人民币单月存款一改之前8个月连续正增长态势而掉头向下,存款余额骤减近4万亿元,减少额为去年同期的8.5倍。 2021年至2023年,六大行公司活期存款平均付息率由0.83%上涨至1.04%,走势与广谱利率(系列利率指标,主要指央票利率、基准利率以及银行间拆借利率等)相反,亦与个人活期存款利率逐步下探的趋势相左。 从银行存款体系离场的资金依然遵循了其固有的风险偏好,安全系数高且收益有优势的现金管理类及固收类产品受到投资者追捧。 2024年以来,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表现有所回暖,成为存款搬家的主要去处。但在债市收益率已处历史低位且资产荒的压力下,理财产品收益或下行,因调整配置策略伴生的风险及收益属性也可能发生变化。 -
4月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都流向了哪里?
-
“联合国”头衔制造者:生意极具“想象力”
蒋位卿最常使用的是“联合国国际合作协调局局长”这一身份。这也是他众多身份中,少数能被核实的一个。但南方周末记者查询美国纽约州NGO的注册资料,证明该协调局是一家成立于美国纽约的NGO,没有咨商地位。 联合国华人协会的顾问名单无比豪华,包括多位国际政要、商界巨富以及十余位知名华人演员、歌手。但联合国查询不到它的注册信息。 他担任名誉院长的世界智慧科学院可以遴选院士,比如一位新任院士,职位包括联合国总部副秘书长、联合国维和部队警察部常务副秘书长、联合国星际舰队第一任总理、诺贝尔和平奖被提名人等。 蒋位卿聘请了一名自称是缅甸总统夫人、灵光花仙子的女子为协调局“世界和平大使”。但多个缅甸官方机构辟谣,这是假身份。 “中国健康产业城”项目号称投资1.3万亿元。项目首席科学家为约翰·霍华德·吉本斯,是美国知名核物理学家,但已于2015年逝世,项目发布时间则是2017年。 (本文首发于2023年5月4日《南方周末》) -
国民养老保险筹备成立,能否撑起个人养老“第三支柱”?
银行系理财子公司的“闯入”,意味着背后自带万亿量级的资金和千亿规模的客户群体。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从2018年5月开始试点,至今投保人数只有几万人,保费收入只有4亿元,规模很小。 “需要加大税收优惠比例,简化个税抵扣手续,完善产品线,覆盖保险、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 -
商务部:增长1.9%,稳住外贸“基本盘”
2020年,全国货物进出口32.2万亿元,增长1.9%,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4日《南方周末》) -
买房还是养老?争议公积金与年金并轨之路
2019年,企业年金缴纳人数仅有2548万人,年金“池子”中积累资金1.8万亿元,相较之下,截止2018年末,公积金缴存余额5.8万亿。年金是公积金数量的30%。 为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稳定运行,通过扶持第二、第三养老支柱分散财政压力成为当务之急。 “制度无论怎么设计,都需要遵循对老百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将选择权交到老百姓手中”。 (本文首发于2020年6月4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