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替,一种新型的省钱骗局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2023年轻人搜索关键词报告》中,“平替”是某平台上的年度搜索关键词之一,说明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寻找那些既经济实惠又能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商品。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平替经济”是怎么流行起来的。成本11.5元卖到5000元——谨防“保健品”坑人骗局
含绒量随意写、羊毛变羊绒:直播间低价纯羊绒骗局
病人骗病人,涉案数千万:疯狂“互助盘”为何难绝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群里的行为简直“疯了”:“我说不要投,一直拉着他们,但认识的病友还是三五十万地投了进去。” 周立在2024年前后听说此群时,判断这可能就是一场“互助盘骗局”:“这么高的收益,只有死盘一种结局。” “说我们做‘配捐’非法,但不做这些非法的事情,我们真是一点收益都没有。”患者江岚的这句话,实际上是不少受访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残酷现实:他们是一个“拿钱换命”的群体。央视曝光“医美贷”骗局:莫让骷髅以红粉之姿为祸人间丨快评
追根溯源,医美行业的乱象可以说都源于人性,缺乏监管则让人性的弱点得以凸显并为人利用。本案中的诈骗团伙正是利用人性中固有的虚荣与贪婪,将“变美这件事”与婚恋市场/就业市场回报之间的关系刻意渲染,两者在鼓噪之下似乎从相关性变成了因果性,“高颜值”与“高溢价”之间也形成了某种强连接,“花钱就可以变美”与“变美之后更有钱”构成了一种逻辑闭环,尽管这个闭环未必正确。400多毕业生被骗8000多万:“运作国企”的背后耐人寻味丨快评
只要国企招聘中存在裙带和寻租,那就会有骗子“假冒寻租”来诈骗。要杜绝骗局,最根本的是要斩断国企招聘的裙带和寻租,确保国企招聘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400多名毕业生被假冒国企招聘骗8000多万元!哪些伎俩需警惕?
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有不错的福利待遇,是很多高校毕业生期待的事。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毕业生及其家长急切的心理,趁机设计圈套,以“找工作”的名义实施诈骗。 甘肃兰州警方日前破获了一起虚构、冒充央企国企和党政事业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实施就业诈骗的特大系列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8000多万元,被骗的学生超过400名。 犯罪分子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招数,让这些学生和家长落入了骗局呢?花钱进国企?原是“关系”圈套 起底求职骗局
“民族资产解冻”骗局涉案金额过百亿:警惕传统骗术不断迭代丨快评
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民族资产解冻”老式骗局,等于集合了“刷单返利”“售卖假货”“虚假理财”“冒充国家机构类诈骗”的多种元素,又因其技术手段得以触达更广阔的人群,行骗成本也相应地得以摊平,从而焕发了新的生命力。需要警惕的是,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类似“民族资产解冻”的老式骗局在经历了电信、短视频、App等“技术迭代”之后,是否还会博得如人工智能这种更新技术的“加持”并继续收割特定人群。毕竟,如今的AI已经可以让“历史名人开口说话”。境外有民族资产需要解冻?公安部:这50个项目是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