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人类学家萧凤霞:在“华南”之外,还有一个更宽广的“中国南”
她形容自己是一位“不安分的人类学家”,常常想要挑战既有研究范式,在碑林、族谱、祠堂和村民的诉说中,寻找历史与当下重叠的暗影,揭开掩藏在日常背后权力的呢喃低音。 “人家常常问我,你做了几十年南中国的研究,为什么你现在跑到中东和非洲去了。我说没问题的,对我来讲中国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而是一个过程,哪些过程最有意思、最有需要研究的地方,我就去哪儿。” “人类学最要紧的就是培养同理心,了解和尊重他人……别让界限定义你,应由你自己定义你的界限。这些都是让我们可以被称为人的最大公约数,可以达到这个境界的话,你的学术就有了普遍的感染力,这也是我从文学中悟得的道理。” -
专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回望非洲,赞美沉默
正如那些脆弱又坚强的中国陶瓷碎片,古尔纳笔下每一位离散者和异乡人,都身处支离破碎的世界,却拼尽一生保存那份完整、价值和美感 他在作品中聚焦身处剧变撕裂下的个人、群体与社会,采用的却是一种不事声张的安静笔调,背负沉重的伤痛记忆,他选择在沉默之下书写奔涌的心灵的声音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天上的特洛伊战争
露西号(Lucy)小行星探测器最近发射升空,天文学家希望这个以人类非洲祖先命名的小行星探测器能够在12年内探索8个目标小行星,以揭开行星起源和太阳系形成的秘密。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21日《南方周末》) -
“让头发自然生长,就成我这样了”:沃勒·索因卡中国行
索因卡是非洲大陆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早年到英国利兹大学学戏剧,受到布莱希特影响。他的剧作具有强烈现实批判性。他的戏剧反响巨大,被瑞典学院称为“英语戏剧界最富诗意的剧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