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霸王别姬》到《长安三万里》,都被她译成英文
从1980年代起,贾佩琳开始翻译中国电影字幕,其译作包括侯孝贤的《悲情城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田壮壮的《小城之春》、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等,近年来,她又陆续翻译了《叶问3》《红海行动》以及追光动画几乎所有电影作品的字幕。 “片中‘太白’这个词出现在王维的一首诗中,讲述了一个年轻的侠客登上长安城墙,凝视夜空。如果我用Venus,那就意味着他在思考爱、美和欲望。但是亚洲和西方都认为太白星与武神精神有关,因此在与同事讨论后,决定将‘武神之星’作为传达我们对这首诗的感觉的最佳选择。” -
专访电影人焦雄屏:三大电影节毫无进步,电影需尊重社会心理“硬需求”
“电影创作者在国际上所受到的挑战,都会大大地帮助大家拓展认知。不管是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还是王家卫、关锦鹏,或是杨德昌、侯孝贤,大家在这个过程中都在飞速进步。” “如果没有受到过美术教育,一部电影光打得暗,观众一定会质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不懂得去欣赏银幕上呈现的一幅幅名画。”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2日《南方周末》) -
馒头血案后陈凯歌再诉UP主:专家称平台判定侵权与否有难度
-
聊到《无极》,为什么陈凯歌又急了?
-
和平回来了 | 一周文化史
-
辛柏青:“你真实,观众就相信你”
2015年,长期忙于话剧舞台的辛柏青发现来找自己拍片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多少令他有些焦虑。此时,他接到陈凯歌《妖猫传》李白一角的邀约。 最初得知要演李白这个角色,辛柏青的反应是,怎么演啊?在他看来,作为历史人物的李白,除了书籍和资料几乎没有其他可参照和了解的侧面。 第一次见面,辛柏青问陈凯歌需要做什么准备。陈凯歌让他回去养自己的“浩然正气”,辛柏青觉得很抽象,陈凯歌推荐了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并告诉他“其他的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 -
陈凯歌,道士负剑下山来
陈凯歌就像他新片里那个孤身下山的道士,带着追问世事的好奇,又在诸多辗转间客气得有点迂、有点陈旧的时代感。 -
哪有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如何解释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各种画面?陈凯歌选择的是反思和批判,却也只是止步于此,而无力艺术化表达。 -
多伦多影展为什么热爱中国电影
“目前三地电影处在困难时期,没有太多优秀电影值得讨论。世界已不再像1980、1990年代那样热切关注中国电影,”多伦多大学教授巴特·泰斯塔说,“未来我们或许可以从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繁荣而涌现出的那些艺术家影像中,再次看到令人兴奋的画面。” -
陈凯歌导演的另一面
每天在网上用SKYPE和00后保持通话;热衷翻墙关注国内外的大小事件;微博潜水关注韩寒的身高之争,连看三四十页的方韩之争长帖……这不是某个普通青年的线上流水,而是今年已经60岁的中国导演陈凯歌的一个日常生活横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