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否定爱因斯坦到发展量子信息: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析
三位物理学家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为目前蓬勃发展的量子信息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量子至上”,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对大规模量子计算的探索将推动物理学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领域。 -
“纳粹”帽子的戴与摘:“德拜事件”始末
彼得·德拜是美籍荷兰裔著名科学家,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50年获马克斯·普朗克奖章。他被誉为“科学奇才”,在量子物理学、电化学、X射线分析、微波波谱学等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
物理学家抢走了化学奖?
三个看起来像是物理学家的人,因为突破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而获得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为什么这种需要量子理论的工作属于化学领域呢? -
苹果与猫和平相处的化学
用量子物理的理论来计算化学反应,这个想法可能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他们居然做到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称,这个结果是“突破性的”,“第一次成功地将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相结合来实现对一个重要化学过程的模拟”。 -
量子计算机的第一步
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和美国物理学家戴维·维因兰(David Wineland),由于“独立发明和发展了测量和操纵单个粒子的同时,又保持其量子性质的方法”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他们的突破性方法使该研究领域向着建造基于量子物理的新型超快计算机迈出了第一步”。 -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揭晓
北京时间10月9日,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因“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0日,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勒夫科维兹与布莱恩·科比尔卡则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获得化学奖。 -
索卡尔“诈文”事件的启示:把学术意识形态化是旁门左道
将量子物理学中的术语、后现代领军人物的常用术语、还有他自己恣意捏造的词句,模仿“后现代”的风格拼接在一起。这样的一篇毫无学术内涵的“诈文”,竟然被作为正式论文全文发表!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成了笑柄。 -
【宇宙】黑洞究竟黑在哪里?黑洞专家蔡荣根教授专访 (从14103复制)
黑洞专家蔡荣根教授专访《mangazine·名牌》邀请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蔡荣根教授解答了我们提出的几个关于黑洞的疑问。蔡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引力理论、宇宙学、量子场论和超弦理论。 -
黑洞究竟黑在哪里?黑洞专家蔡荣根教授专访
黑洞专家蔡荣根教授专访《mangazine·名牌》邀请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蔡荣根教授解答了我们提出的几个关于黑洞的疑问。蔡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引力理论、宇宙学、量子场论和超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