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耕地:三年探路路未明 湖南试验田再“续命”
“由于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试点工作的效果目前还难以全面显现,至少需要3至5年时间才会有个规律性的结论。”习近平到中南大学调研科技创新
2013年11月4日,习近平来到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观看了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净化和回用系统演示,了解运用生物技术手段治理重金属污染情况。听说习近平来了,刚下课的学生纷纷赶来,习近平微笑着向同学们挥手致意。打的还是土地算盘 湘江治污:借债上马
重金属污染治理完工后,腾出的土地预期会升值,土地出让金将是债券返本付息的主要资金来源。不过在一些四线城市,修复后的回报并不一定能收回修复成本。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回购意愿、宏观土地政策等成为潜在的风险因子。“粤北某地”的难言之隐
中国公众在2010年开始关注土壤污染问题。2011年,是我们土壤报道的爆发期,集中了4年来近一半的报道数量。此后,土壤污染治理停滞不前,数据不公开,技术应用不足,也难有新闻报道。而土壤的重金属难题,也成此领域最大话题。重金属移民
在江西多地,厂中村是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痕迹:村庄被高炉、矿渣、车间团团包围,村民们要上街,必须穿越工厂。而以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名义,一场整村搬迁行动正在江西多地如火如荼展开,它也正在遭受争议。在污染最严重的矿区,由于土地远离城市利用价值不高,地方政府对搬迁并不感冒。治湘江 最沉重的河流,最尴尬的治理
最近三个月内,湘江正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尴尬。 频繁爆发的重金属污染事件,令其成为舆论眼中的“最沉重的河流”,而另一面,它近年的治理却被治理者认为“三十年来未有的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