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向绿,如何助推低碳经济破浪前行|2024企业双碳行动力调研
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过程中,金融业积极发挥资源配置优势,给予绿色产业有力支撑,但是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场景的丰富性仍待拓展,金融机构对项目的绿色效益、ESG风险和价值的测算能力也应进一步提升,真正纳入投融资各环节,为经济社会和自身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
01:2
“大国重器”抢先看,沉浸式感受模拟“阅兵”丨2024珠海航展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于2024年11月12-17日在珠海举办。在国防主题馆展厅,各类尖端武器以模型形式展示,带领观众开启一场模拟“阅兵”。除了武器展示外,国防主题馆还配置多种形式互动体验装置。在全域作战展示区,可通过“陆海空一体战”互动游戏,一秒感受战场风云。 -
31万亿元保险资金,入市增量空间有多大?
纵向研究保险资金近10年配置情况发现,固定收益类资产一直是保险资金的重仓配置。但2024年险资入市增量资金高达三千多亿。 理论数值尚有4万亿元增量入市空间,但受制于多重因素,实操中难以企及这一上限。 受限于绩效考核机制、会计核算和偿付能力等等诸多因素,内地保险资金在权益投资方面还面临技术性障碍,难以实现“长钱长投”。 香港险资投资配置灵活度更高,配置资产范围更广。 -
宁夏固原招募“野猪猎人”:可考虑民间商业化狩猎丨快评
枪支管理法第六条规定,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狩猎场可以配置猎枪。2024年1月多部门下发的《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也提出,“依法、科学评估确定猎捕限额,核发《狩猎证》,明确猎捕种类、数量、地点、工具、方法和期限,鼓励有组织实施猎捕”。面对野猪泛滥的现实,不妨放开商业化狩猎,向外界开放许可证并统一管理,同时完善相应制度如枪支管理、保险覆盖,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捕猎野猪,收生态保育与商业开发之两得。 -
“银行理财要对投资者负责,没能力就不要做”|圆桌派①
“通道化”产品透过“削峰填谷”的方式“掩护”产品收益,或存在不同产品间利益输送或风险共担的情况,有违资管新规相关要求,应予以杜绝。 银行理财子公司牌照发放的节奏正在收紧。这意味着监管层正秉持对相关业务的高标准准入门槛。 从资产配置角度而言,理财产品的确定性收益与长期低波动难以兼得,但这与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固有认知及追求稳健回报的现实需求存在冲突。 -
构建特殊资产统一大市场,先行的“广州模式”做了什么?
在发展过程中,特殊资产行业存在诸多掣肘,如区域割裂、资金供给缺乏、信息不对称、数据分散、处置效率低下和多元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等。而建设特殊资产统一市场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市场答案。 大湾区特资平台是特殊资产行业的ICU。大湾区特资平台的目标是通过平台的资源整合、要素配置和赋能服务,“让问题企业实现脱困,让优质资产释放价值”。 -
15只已清盘,个人养老基金陷规模困局
发起式基金属于典型的“宽进严出”,成立之后会有一个三年大考,规模低于2亿元自动终止基金合同。 “即便市场环境欠佳,基金公司也必须按照要求配置权益类资产,这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 “不仅要关注收益、基金经理,还要注意规模,避免踩坑清盘基金。” -
M1、M2剪刀差持续扩大,意味着什么?
M1增速下行,并非企业预期偏弱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既有金融业“挤水分”,也有财政发力较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金融体系内的资金大部分配置到国债这类安全性资产上,一定程度上挤压贷款增速。 -
“中国不能再走追随式创新模式”,学者汇聚雄安议耐心资本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比直接配置资源或者吸引外部资源更加重要”。在王一鸣看来,地方政府可以在基础研究投入、教育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不一定要直接介入到具体的生产项目中。 培育耐心资本,政府应该尽可能多地创造需求,在破除政策堵点、兜牢底线的同时,“不要做更多的干预会更好”。 -
4万亿元存款“大搬家”,拥挤的理财市场面临资产荒
2024年4月份,人民币单月存款一改之前8个月连续正增长态势而掉头向下,存款余额骤减近4万亿元,减少额为去年同期的8.5倍。 2021年至2023年,六大行公司活期存款平均付息率由0.83%上涨至1.04%,走势与广谱利率(系列利率指标,主要指央票利率、基准利率以及银行间拆借利率等)相反,亦与个人活期存款利率逐步下探的趋势相左。 从银行存款体系离场的资金依然遵循了其固有的风险偏好,安全系数高且收益有优势的现金管理类及固收类产品受到投资者追捧。 2024年以来,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表现有所回暖,成为存款搬家的主要去处。但在债市收益率已处历史低位且资产荒的压力下,理财产品收益或下行,因调整配置策略伴生的风险及收益属性也可能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