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增加
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将于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根据三科教材统编统用、三年实现全覆盖的要求,2017年秋季学期,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统编教材,2018年覆盖小学初中一、二年级,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统编教材。 -
“法治”走进政治课
2016年起,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将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是1949年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名称中。 -
自然权利:繁荣、法治与道德之母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肯定形式);“以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定形式),前者是仁道,后者是恕道。说到底是要主动释放善意(肯定形式),不要主动释放恶意(否定形式)。分别对应的是向别人释放尊重其自然权利的信号、不主动侵犯别人的自然权利。儒家是中国传统的主流,天理就是自然法。 -
儒家与当代西方普适价值 (下)
儒家不太讲权利,但是儒家强调义务。义务与权利常常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反对者会说,儒家全是靠德治,而权利的保障靠法治。诚然,理想上儒家希望靠道德,但是儒家完全可以将法律诉求当作后备机制。 -
法治德治辨
法治与德治同向,差异在标准高低及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没有法律这个牢靠的基础,道德的高楼大厦将会坍塌,没有道德的正义指引,法律将会沦为作恶的工具。但法治与人治相反。在人治背景下,国王就是法;在法治背景下,法就是国王。 -
什么样的“中国”最受欢迎
中国人讲“反求诸己”,改善国际形象的关键,终归要靠自己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要让国民得到民主与法治的庇佑,在自己的国家里永享权利与尊严。这样的中国,才是最有道德感召力的。 -
【方舟评论】只有法治能让染馒头的仰望星空
在留意“道德滑坡论”的同时,更要看到温家宝是在将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并列论述,强调政治、司法、经济与文化的整体改革。 -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但从法院到人大,从党的组织部门到纪律部门均对行贿者极尽宽容。这样的选择性执法,跟多起“ATM恶意取款案中”的选择性司法无一不在冲击着并不牢靠的法治基石,加剧执法(司法)与民意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