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阳机场停车场禁止特斯拉入内:怎么看待电动汽车智能化?丨快评
全世界范围内的电动汽车/智能汽车几乎都有实现高速联网、道路感知、车路协同、人机互动、电子导航等功能,这就需要更多的摄像头、雷达、卫星等感知设备,车主在不经意间就落入了“以隐私换便利”的尴尬处境,付出“个人信息”与“敏感个人信息”泄露的惨痛代价。 因此,相较于公领域的保密工作,电动汽车对私领域隐私安全的侵蚀,恐怕才是更值得重视的问题。 -
快手的中场战事
在过去10年,中国互联网经历了数十次风口大战,O2O、网约车、共享单车、新零售……每一次战役的过程都是相似的,风来、无数金钱涌入、泡沫破裂退潮,再继续等待下一场战役。浮躁的造富时代过去了,留下的是真正想改变点什么的人,互联网从“软”到“硬”进入科技转向,需要的是真正能给人类带来价值的事业。 短视频能被算在其中吗?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衡阳模式:来自中部城市的全球最大自动驾驶试验
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模式尚未成熟,车路协同则需要政府深度支持和参与,斥资建设路端和云端设备。对自动驾驶企业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新的市场契机和应用场景,也契合政府在智慧交通和智能物联网领域的布局和规划。 很多地方政府一开始是为了提升整个城市领先性跟科技感,但目前也在考虑,怎么通过道路和通信等科技手段结合,让更多老百姓受益。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
当前超20家科技巨头“跨界入车圈”,为圈钱还是真赋能?
2021年前后,新一轮“跨界入车圈”现象爆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二十家科技、互联网领域龙头企业,包括手机制造商、PC制造商、通信和互联网等领域的头部公司入圈,而且这份名单还在不断增加中。其实,跨界企业进入汽车大军,在国际上也形成了一股热风:早前苹果公司、索尼等不断传出造车消息。 -
实现碳中和,为何未来十年最关键?
未来十年,一方面要继续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工业节能增效、建筑改造等尽快降低存量部分的碳排放水平,另一方面按国际先进水平严格把关工业、建筑、交通增量部分的入门标准,确保生产和生活方式最大程度符合绿色低碳要求,避免发展锁定在高碳路径。 能源清洁转型机遇,除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动车制造及基础设施、储能技术和利用、绿色建筑等相关的投资热点,还有工业互联网、高效绿色制冷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重型交通的清洁化等领域值得关注。 低碳转型过程中有一些技术路径仍然有待进一步明晰,需要慎重选择。 -
快评|外卖骑手猝死平台只给2000元,互联网新用工方式挑战劳动者权益保护模式
“只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撮合服务,不形成劳动关系”是从网约车到外卖等互联网O2O平台一贯的做法。由于没有劳动关系,一旦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公司不需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兼职人员几乎没有任何保障。 互联网经济下诞生的新用工模式,需要法律与司法加以关注,兼顾平台和劳动者利益。 -
安吉星:中国车联网10年,驱动汽车行业“第二引擎”
安吉星正在从不同维度,赋予冰冷的科技以人文的温度 -
安吉星:中国车联网10年,驱动汽车行业“第二引擎”
安吉星正在从不同维度,赋予冰冷的科技以人文的温度 -
你也被大数据“杀熟”了吗?首汽约车等价差大
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信息,在大数据技术面前已毫无隐私可言。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数据“杀熟”。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过半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杀熟”的经历,而网购平台、在线旅游和网约车等消费大数据“杀熟”嫌疑最多。 -
自动驾驶、车联网:属于汽车的AI时代正在到来
身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弄潮儿,未来的中国人会喜欢什么样的汽车呢?在工业设计的想象里它可能有许多样子,但一辆动力充沛、乘坐舒适、能够自动驾驶,并且联网的汽车,想必会广受中国用户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