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出走的决心》:被更多人看到,才是它的意义所在
“我觉得这个故事的当代性在于,在今天这个新媒介的时代,一个女性拥有了更多出走的可能性,也拥有了新的谋生的可能性,她的生命体验也越来越辽阔。” -
王笛:挖耳匠对儿子的未来规划 | 日常的史诗
挖耳师的两个儿子今天也在茶馆里玩,一个读小学三年级,一个读初中。说是都已经放假,家里没有人照看,故带在身边。我问他是否让儿子继承父业,显然他没有这个打算,觉得掏耳朵这个行当并不是很有前途的谋生之道。他计划大儿子再大些便送去学修汽车,他家住的地方口岸很好,开个修车铺生意一定不错。 -
活在积水和裂缝里:鲁西南采煤塌陷区村庄难题
到了2021年之后,几乎年年进水,2022年最为狼狈,来来回回淹了七八遍。“半夜俺大侄子来喊我,起来一看,水都漫到床头了。” 在安置楼房里居住,蒲永洋全家的第一个感受,是生活成本高出不少,拖拉机、犁铧、锄头这些机械和农具没地方放,也没其他谋生手段。 “煤矿塌陷区的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面的问题。” -
06:54
租在“撇火药房”的年轻人
参差的人生需要有同样的世界。在成都市中心,有一类“撇火药房”成为不少年轻人谋生的刚需。房间局促,属“老破小”,但容得下一颗闯荡都市的心。 -
“三代人,两座城”:从“去澳门”到“来横琴”
澳门的繁华与富足,曾吸引着横琴岛上的村民到澳门谋生。他们每日凭村委会和派出所出具的“横琴管理区村民来往证”和“珠海市横琴管理区村民证”,自由往返琴澳两地,成为游走在澳门廉价劳务市场的边缘人。 虽然横琴第二次开发“没有太大进展”,但村民的生活条件确实发生了不小变化。“六十年代住泥草房,八十年代住石头房,到了九十年代,很多家盖起了两层的砖瓦房”。 眼看着越来越多的挖掘机、压路机和塔吊进入横琴,洪锦芳觉得,“这一次是要动真格了。” -
上海落水女童事件造谣团伙被公诉:“以造谣谋生”的自媒体可以休矣 | 快评
本案中女童父母的生活如果遭遇较大影响并且造成了恶劣后果的话,造谣团伙就应承担更大的责任。目前该造谣团伙已被提起公诉,理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附带民事赔偿。自媒体从业者也应戒慎恐惧,在畸形的流量生态面前知所进退,不至于“以造谣为生,以造谣为乐”。毕竟,“流量狂欢”铺就的未必就是一条名利双收的金色坦途,还有可能是一条自欺欺人的不归之路。 -
如果没有诗歌,他的人生会不会更好?清代裁缝诗人吴鹍的故事
回顾吴鹍的一生,他作诗人,不知是他人生之幸还是不幸。为了诗,他抛弃了裁缝这个赖以谋生的职业,被亲人误解,遭乡人鄙薄,最终沦为赌徒,抛妻弃子,甚至变身仆人,最后又无处安身,出家为僧。如果没有诗,他的人生会不会平安静好? -
女子在昆明海埂大坝“捡垃圾”谋生?真相与事实不符
-
王笛:茶馆里的历史学家
“我们今天在鹤鸣茶社,有的人看到脏乱差,有的人看到人和人在聊天社交,有的人看到茶倌在忙着掺茶,有的是看到谋生的人,有的看到掏耳朵的人……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本来这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卡尔·波普尔说,我们写不出整体的历史,包括鹤鸣茶社,我们都写不出整体的历史。我们看到的只是通过个体的眼睛,或者个体的研究者来理解的历史。任何历史都只是部分的历史。每个人写的都是碎片,不可能是全面的历史”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送外卖的大学教师:作家不晓骑手苦,“写的东西有什么价值”
“我当时在那站了得有一两分钟,脑子里想了很多。后来我想,我既然是来体验的,目前就是一个没有退路的、靠这个来谋生的人。如果被差评或者被投诉,会有扣钱这样的惩罚措施,我想绝大多数外卖员可能也就忍了,尤其是像我这样中年的。所以我也没有吭声,还是把垃圾提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