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西征为何导致突厥语兴盛?
这就导致大屠杀之后,突厥语是最快恢复元气的,很自然成为不同族群之间交流的“普通话”。而长期作为城邦统治阶级的语言,又让突厥语的文明积累要高于蒙古语。相较于其他古典语言,突厥语也是蒙古人学起来最轻松的外语。 -
盛夏的“果实”|南周文化榜
2024年7月文化榜: 电影:《锔瓷》 图书(虚构类):《故事终结》 图书(非虚构类):《病非如此——一位人类学家的母女共病絮语》 综艺:《喜人奇妙夜》 展览(当代艺术):“相地堪舆:图像、田野和地理的诗学”(广东时代美术馆) 展览(文博):“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上海博物馆) 特别关注:巴黎奥运会开幕式 推荐人: 胡亮宇 北京语言大学教师,电影研究者 索耳 青年作家,“《钟山》之星”文学奖得主 罗丹妮 资深图书编辑,《三联生活周刊》出版总监 何天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 陆思培 写作者、策展人,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 颜海英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葛兆光谈全球史:要理解中国,还要把它放在世界的背景里
“全球史涉及太多的语言、区域和文化,而过去的学术训练是把人分开,各有专长,但是缺乏综合能力。” “世界史更多是政治性的历史,全球史更多时候是文明史。” -
北大研究生复试惊现“蔡元培”:名人为何总能成为人名? | 快评
进而言之,“刻意重名”的行为也植根于人类古老的原始思维。世界各大文明都曾有“名字巫术”的历史,名字的起源与语言的起源大致同步,因此也就带有神奇的力量,被认为与人的身体血肉相连,由此还助推了两种看似截然相反但却同源同构的习俗:避讳与连名。人们会担心自己名字被人窃取而受到伤害,也会寄望于袭取他人好名而收获好运,而这都源于“名字巫术”衍生的“名字崇拜”。 -
直播间说话尺度:卖书四场违规近十次,“我丧失了语言能力”
讲解《鼠疫》时李尚龙引用“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疫情会来这”,结果直播屏幕上出现弹窗,提醒他不要把产品销售与社会现象挂钩。朋友说,把“疫情”换成“口罩”。 介绍历史类书籍《浓缩人类文明的34座博物馆》时,李尚龙翻开印有大卫像的那一页,镜头给了个特写,直播就被暂停了,理由是“涉黄”。 一位读者给李尚龙来信:“妈妈自从口罩原因在家以后,经常刷某音直播。”他猜测,是否这位读者也是一名直播从业人员,已经把所谓的“敏感词”烙印在她的语言体系中。 -
喀什:英俄领馆的昨日风云
百余年前,英俄两国在中国最西端展开的那场势力大角逐,早已淡出人们视野。两座领事馆旧址也不复当年模样,若不是专门去找,很少有人会留意到。 喀什噶尔,曾经是探险家、阴谋家、商贾趋之若鹜的地方,虽然自然地理阻隔了它与世界的交流,但文明却绵延不息。在这里,人们用八种语言交谈着,如此多元盛况,曾是喀什的日常。 -
另类的环保艺术:“人类在创造文明时,离自然却越来越远”
Miguel认为,人类在创造文明的时候,离自然却越来越远。文明被切割成非常具体的表达,如语言、知识、科学、文学……而艺术的作用恰恰在于把它们都串了起来。 纪录片《蜀山之王》中有一幕藏民采集松茸的场景,藏民扔掉了带有虫眼的松茸,这并非是因为担心松茸坏了,而是因为“它们已经是虫子的食物,我们不能享用”。 2012年菲律宾的一场洪灾让Francis看到遍地漂浮的垃圾,他决定做点设计,把trash(垃圾)和fashion(时尚)两个词合为“trashion”(垃圾时尚)。 -
当女生口出“哇噻”“好屌”
多年前我班上有名青春美少女,得知我高中、本科、研究生念的都是名校,对我发出如此的赞叹之声。我还清楚记得,当“哇噻”、“好屌”接连从她口中冒出,我的心头连遭两震,而她却一派轻松自在,眼神满是崇拜。 -
仁必须守着
“文革”时代,中国鲜矣仁。对仁的革命导致了文明的黑暗。文明具体到一个时代,就是文化。天人合一,文在中国不是抽象的,不是教堂里面的经书,它是文字语言、经典,也是传统、历史、存在方式、生活世界的种种细节。 -
《喜羊羊》《熊出没》进行全面修改
10家动画片制作机构和10家动画片播出机构联合倡议,号召全行业承诺不制作、播出含有暴力、低俗、危险情节、不文明语言的动画片。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两部动画片因存在危险情节和不文明语言的问题,正在接受全面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