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库视点丨“十年三变”,美国在印太还有何新招?
美国在推进“印太战略”之时,试图拥有对区域机制的掌控权,包括规则制定权、话语权优势和议题设置主导权、制度和程序性安排及价值和规范等。 一些盟友和伙伴对美国“印太战略”所具有的“两面性”还是有清醒认识的,它们一方面呼应和支持美国战略调整,另一方面仍然对中美之间爆发“新冷战”甚至“热战”心存忧虑。 -
“伦敦骄傲”活动折射出的西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伦敦骄傲”活动推动了政府、企业和普通市民对权利平等议题的关注,但也成为企业的秀场。活动折射出发端于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如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到底以谁的利益为核心?如何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与议题?谁来制定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话语体系的规则? -
在西学的故纸堆里
“人们热衷于臧否人物,不察世事之良窳,要不在善恶的人格归属,而在制度安排能否对其有所增抑;不在理念之高远,而在如何让它无损体面地附着于人际。结果常如奥古斯丁所说,动机或不乏惩恶扬善,却都成了“情不自禁的说谎者”。 -
中国NG0反思哥本哈根大会“教训” 联合国环境议事规则,岂能不改?
“全球化时代到来,首先要有有效的全球议事规则,我们不能像驼鸟那样把头埋进沙里就算了。”“在世界治理规则的设计中,中国人总是被动接受的角色,一方面担心别人算计,有一种担惊受怕的民族主义心理,一方面又不习惯去积极争取话语权和规则制订权。” -
薛涌:“反智主义”思潮的崛起
“反智主义”,就是要以人人都是经济学家的精神,突破知识阶层的这种话语垄断。“反智主义”所宣扬的基本信念是:最健康的制度,其公共决策是建立在最广泛的参与之上,而未必是最专业的知识之上。知识可以为人们的参与提供参照,却不能代替参与本身。这种参与性,最终要求把我们的市场经济建立在宪政的框架之中,建立在一人一票的游戏规则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