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管婴儿纳入医保:不孕不育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丨快评
2021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发布《柳叶刀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特邀重大报告》(以下简称《柳叶刀中国妇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报告称,2007-2020年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从12%升至18%。 -
广西官宣“试管婴儿”纳入医保,你怎么看?
-
“人工智能教父”为何反对人工智能:AI会伤害甚至毁灭人类?
现实世界,除AI之外,人类的科学研究正在众多方面取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突破:正在研发的“人造子宫”将代替女性自然分娩;Google旗下DeepMind的AlphaFold算法,已破解几乎人类目前已知的、超过2亿种蛋白质结构;日本九州大学林克彦生物学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批完全由雄性小鼠提供遗传物质的、只有父亲没有母亲的小鼠;全球首批由机器人操作人工授精的两名女婴诞生,将使试管婴儿的成本降低70%…… -
万例“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我们看到过痛苦,也见证过温情
我国能够真正做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的医生还很少。很多遗传咨询还是依靠第三方的基因检测实验室,那些实验人员不是医生,不完全懂临床。对于什么样的基因突变会引起什么临床症状,他们只对着资料抄,而不接触病人。 像试管、培养皿、纯水机这些医疗耗材,还有很多依赖进口。如果能够国产化,不会有这么高的成本。让辅助生殖进入医保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家们好好衡量。我希望也可以有更多社会上的保险公司参与进来,不要光靠政府。 -
辅助生殖进医保前夜:政策细则待定,服务价格先涨
从2022年4月开始,北京、福建、武汉等地多家知名三甲医院生殖中心的促排卵检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冻融和复苏等单项技术服务价格,均有几十至近千元不等上涨。 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攀升至约12%-18%,而每年因试管婴儿增加的新生儿约有30万名。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在一定程度上有望助推我国的人口增长。 一、二代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仅在50%左右,一个治疗周期可能并不足够。如果要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对于患者年龄、胚胎移植次数是否应划定上限值得探讨。 (本文首发于2023年2月23日《南方周末》) -
试管婴儿非亲生没法“豁达”:当初到底放错了几个胚胎应查清丨快评
既然当事人的胚胎已经证明是“放错了”,那么显然被放错的胚胎至少还有另一个(如果是互换放错的话),甚至不无“连环放错”的可能。那么,陈冬的亲生子女又在哪里?陈冬目前所抚养的子女亲生父母又是谁?这是自然而然的问题。 -
首例支持“单身女性”做试管婴儿手术的判决来了
原卫生部规定禁止给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法院认为,规定中的“单身妇女”应当指未婚妇女,原告系丧偶,与之有本质区别。 医院辩称,拒绝为原告实施胚胎移植手术是减少孩子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的机会。法院认为,单亲家庭并不必然对孩子生理、心理、性格等产生严重影响。 -
辅助生殖首进医保:“这首先表示国家特别重视生育”
孙伟举例,目前中国的试管婴儿单周期平均花费在35000元至45000元,不包括第三代试管婴儿。这次进入医保覆盖的是8000元至11000元的实验室技术。 实施细节存在诸多需要考虑之处。王文军举例,周期数量或病人年龄是否需要限定?在一些国家,医保不会“全包”,周期限定在一两个,或者病人年龄35岁以下。 -
试管“造娃”有多难:人均花费超20万,一个牌照值千金
公立医院试管婴儿一个周期的价格为3万-4万元,私立医院根据服务差异在4万-9万元不等。“国内市场,试管婴儿的平均周期为2.5次每人才能成功,总体花费超过20万元,对于一般家庭而言,还是很难负担的。” 国内排名前十的辅助生殖医院中仅有两家民营医院,536家持牌医疗机构中,绝大多数为公立医院。为避开牌照制约,一些公司开展国内外一体化诊疗服务,将生殖医院建设在国外,在国内设立备孕诊所、城市代表处,还有一些公司聚焦于辅助生殖产业链的其他环节。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16日《南方周末》) -
试管婴儿技术并非为“代孕”而生
尽管代孕存在诸多争议,在充分保障代孕妇女及试管婴儿等各方权益同时,在技术和法律层面满足人们拥有自己孩子的愿望,或许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