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ESG评价机构规范》团体标准征集参编单位
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绩效已成为评判企业长期价值与社会正面影响的重要标尺。通过合理的ESG评价标准和方法,企业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科学规范的ESG评价体系,成为推动企业向更加绿色、公正、高效治理迈进的关键所在。 -
生态环境部答南周:如何建立电池等行业碳足迹评价标准?
推动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基础数据库;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我国产品碳足迹、碳标签的制度研究,推动相关制度的建立;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更加适应国际贸易新形势、新规则的认证体系,开展灵活务实的多双边合格评定的互认合作。 -
碳中和基金大爆发:“啥都往筐里装”,警惕“漂绿”
监管机构应尽快明确碳中和基金的定义,出台相关的引导政策、投资目录等,制定碳中和基金的统一评价标准。 “无论是碳中和基金还是ESG基金,它们的出发点并不是让我们换一种方式赚钱,而是在赚钱的同时,要创造环境效益等绩效。” 从理论上讲,一些节能环保类项目模式比较重、投资周期长,收益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碳中和基金覆盖的范围更广泛,由于启动不久,收益水平到底如何,目前还很难判断。 -
高校掀起“双碳”热,首个碳经济专业获批
“由于高校缺乏双碳相关专业,目前双碳行业从业者没有真正从科班出身的,大多来自能源或环境专业。对从业者能力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具有多少年工作经验’。” 自2020年底以来,数十所高校建立了碳主题研究院或研究中心,但建设碳学科的高校仍较为稀缺。培养“双碳”人才,除了高校成立的研究智库,更多还是要靠碳学科的建设。 -
以“善择”助“择善”|南方周末“善择云平台”正式上线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迫切性与日俱增。在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全球供应链重组等压力,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共同富裕等目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清单”逐步拉长,相应的研究、评价标准和手段需要与时俱进。 -
比起撞大运的小概率成功者,“做题家”才是支撑起这个社会的主流
当一个人在外貌、运气、天赋、人脉甚至是出身等方面具有优势时,确实可以不走寻常路,绕过读书这条常规途径去获得成功。但这些不具有普遍性且很难与努力挂钩的因素很难成为支撑起整个社会的上升渠道。因此,虽然社会价值评价标准日趋多元,但学历都是公认的最重要的价值评价标准之一。也是你我一样的大多数“做题家”们的选择。 -
针灸“西游”记 :“较针”六年,针灸治疗骨关节炎终获国际认可
海内外中医认识到,如果不用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证明针灸有效,话语权可能就此旁落。国际顶级期刊JAMA的编辑也曾建议,最有说服力的反驳是用临床试验证据说话。 以往国际上不认可中国学者的研究结果,主要是“方法学不行”,大多数中医研究者并没有真正掌握科学的临床试验设计,不懂样本量的选择和试验质量控制。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3日《南方周末》) -
河南“封针”治脑瘫儿事件调查:畅行中原三十载,“神术”被疑无疗效
河南是“封针”疗法大本营,尤以郑州最盛。据不完全统计,郑州儿童医院、河南省中医院、郑大五附院均在开展。“鼻祖”郑大三附院通过举办培训班、医生进修等形式,疗法得以在全省开枝散叶。 对于“封针”疗法宣称的疗效,业内分析“要么不是脑瘫,要么评价标准不够严格”。南方周末记者接触的病例中,不少宝宝但凡肌张力异常,就以脑损伤、脑瘫的理由收治入院“封针”,智力障碍、发育迟缓等十几种病,也统统被收进来“封针”。 “每一个‘治得好妙手回春,治不好理所当然’的病,都是过度医疗和神棍疗法的重灾区。” -
521家A股港股上市公司ESG评价:重大行政处罚披露不佳
在TOP100榜单中,纯A股上市公司只占2%,其余均为港股或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企业,可见港股强制披露要求的作用非常大。 “我们既没有必要断然否决现有的国际ESG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也没有必要不顾客观条件而全盘接受和实施。各界仍要做细致的研究,推动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ESG评价标准和政策。” -
硕士论文专门写“屁”,“屁”值得研究?
我们对于一篇论文的评价标准,不能够仅仅是从我们日常经验和认知出发。很多时候,学术研究就是超经验、超前的、带有预见性和创新性的。